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号 > 正文内容

长征五号爆炸视频(长征三号爆炸视频)

cy2年前 (2023-01-05)视频号114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的胖五火箭发射失败了吗

是的, 胖五火箭发射失败了。

哪怕不算前20年的研制期,仅仅是立项后的砺“箭”,“胖五”就花了10年时间。按说在新一代成员里,“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启动研制的,但是却比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这些更晚诞生,足见其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长征五号虽是重型运载火箭,但运载能力大约仅为超重型的美国土星五号载人登月火箭的五分之一。让长征五号担当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会有一定的困难,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近期一系列的科研探索表明,可以把环月接应指挥舱和登月舱分别使用两支以上重型火箭发射到绕地轨道上,然后在轨重新装配后送往月球实施载人登月和返回。而长征五号和它的变型可能是完成实施这种接力计划的最佳候选者。“从技术上讲,中国航天具备了开展载人登月的基本能力。”长征五号首飞成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这句话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由于空间站技术的进步和积累,可能载人登月无需再依靠土星五号这种超重型火箭,不应再走美国阿波罗计划的老路,长征五号在建立月球基地的宏伟事业中一定是大有作为的。但是长征五号不能也不会包打天下,在月球基地建设和登陆火星工程中超重型运载火箭仍然不可缺少,这也是为什么推力为三千吨以上的长征九号的研制工作已经开始。

布鲁斯·威利斯闪开,换“胖五”上

前不久,人们看到一则令人惊奇的新闻。据报道,中国科学家论证出一套方案,可以使用23枚长征五号火箭撞击小行星,使小行星改变运行轨迹,从而保护地球。

什么?用火箭来撞击行星,这是哪一部脑洞大开的科幻片剧情吗?

不,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相关成果以《Assembled Kinetic Impactor for Deflecting Asteroids by Combining the Spacecraft with the Launch Vehicle Upper Stage》为题,发表在科学期刊《Icarus》上。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外号“胖五”,是中国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在2013年的美国电影《地心引力》里,中国空间站天宫一号成为了宇航员最后的救命稻草。更早以前,则是在《2012》中,中国建造的“诺亚方舟”拯救了人类命脉。西方电影人把中国 科技 置入电影,反映着中国尖端 科技 扎扎实实的进步。2021年中国空间站“入住”,更是让全世界瞩目。

“胖五撞小行星拯救地球”,不是电影,而是科研对现实的假设性回应。

尽管行星撞地球的概率极低,但它一旦发生了,后果不可估量。

恐龙就是亲历者,并且无一幸存。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长度约10公里的行星碎片,撞击到如今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位置,据科学家们估算,它的威力相当于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直接导致了当时95%的地球生物灭亡。

事实上,“陨石撞击”说起步很晚,在上世纪50年代才被提出,到了80年代,科学家们找到了地质学证据,证明确有其事。

古生物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同时,这也在人类心中埋下忧惧。

悲剧会重演吗?

在这方面,艺术工作者总是快人一步。1998年,经典科幻灾难片《绝世天劫》上映,电影中,一块巨大的陨石朝地球而来,仅仅18天后,它就要撞上地球,人类面临存亡危机。

在它之前,先是一场小型的“陨石雨”光临纽约。陨石在大气层的挤压后,化身火球,看起来与导弹无异,城市建筑、街道、人群、车辆,全部置身于无差别的攻击中。人们逃命时呼号:“又打仗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电影中,美国总统询问科学家团队,假如陨石撞上地球了,损失会有多大?

科学家团队回答是:“损失?不,一切都会终结的,总统先生。”

在当年,《绝世天劫》取得了不俗票房,它将人类的“末日恐惧”具像化了,但在影片后半段,仍是现今看来俗套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电影真正的现实意义,是在开场时的一段独白中:

“地球上发生过的,将会再次发生,一切只是迟早的问题。”

这段台词冷静、残酷,但它不是危言耸听。

现实是,的确有小行星的运行轨迹,与地球轨迹重合或接近,可能危及地球安全,它们被称为“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的数量还相当多。截至2020年1月7日,据美国近地天体研究中心统计,共发现 21776 颗近地小行星,其中,直径大于140m 的有8946颗,直径1km以上的小行星905颗。

它们的威力如何呢?

据科学界测算,直径1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能毁灭一座大城市。如果是直径超过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就会造成全球性毁灭。

事实上,“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据统计,平均每年有700颗陨石落入地球,日均1.9颗。只不过,它们的体积要小得多,一般不造成危害。

这起事件,史称“2·15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坠落事件”。从群众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这颗火球拖着发光的尾巴,亮度超过了太阳亮度。当时,俄国官方虽然观测到陨石,但是毫无办法应对。

陨石事件造成了超过1500人受伤,而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陨石并没有直接撞到地面,而是在半空中解体爆炸,这就大大降低了危害。

甚至在事后,有人在视频中发现,疑似有物体从后面追上陨石、“击穿”陨石令其爆炸。因此在网络中,有一则流传颇广的说法,认为是神秘的力量在暗中保护着地球。

但是有一说一,恐龙们肯定不会同意。

恐龙灭绝的事实,将道理说得很明白: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

假设有一天,真的发现了一颗巨大陨石撞向地球,人类能做的只有想尽办法、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这事儿无论怎么说,都太科幻了。

不妨回到科幻片《绝世天劫》,看看电影是怎么做的。电影中,科学家们提出,利用核弹的力量改变小行星运行轨迹,具体来说,要将一队人马送上陨石,在陨石上钻出一个约850米深的洞,再将核弹埋在洞中、远程引爆。

《绝世天劫》的做法,在现实中被称为“核攻击法”。

“核攻击法”是指,采用装有核物质的探测器沿着拦截轨道、向目标小行星高速运行,通过在合适的爆炸点引爆,或将核爆炸物置于小行星表面一定深度内引爆,从而使小行星获得一个速度增量,改变原有运行轨道,实现轨道偏转。

核弹是“国之重器”,要应对千钧一发的危机。核攻击法的适用范围是,当危险小行星撞来的预警时间非常短之时(比如预警时间小于10年)。它的优势是,能量大,应对快。

不过,核攻击法有着显著的“后遗症”。首先是,核弹爆炸后的核污染之大,不能完全可控。其次是,核弹爆炸后,小行星分解成的大小碎片,仍然对地球有着潜在风险,并不是一了百了。

核攻击法之外,另一个主流的方案是“动能撞击”,而且,它是目前唯一得到在轨验证的小行星防御方法 。

动能撞击是指,基于动量转移原理,航天器发射一个或多个动能撞击器,进入拦截轨道与小行星直接碰撞,或者以一定的相对速度嵌入小行星,用其自身动能来影响甚至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2005年7月4日,美国NASA主导的“深度撞击”项目成功,航天器释放出一颗372公斤级的钢弹,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的核,这可以看作一次“动能撞击”方案的在轨测试。它验证了方案可行性,但据报道,这次撞击不会改变彗星的轨道。

动能撞击虽然可行,但我们知道,牛顿力学下的动量P = m·v,那么,小行星的质量越大、速率越高,要改变其轨迹所需的动能就越多。

因此,动能撞击的方案,适用范围是直径小于150米的小行星。对大质量或大直径的小行星,该方案的有效性受到了限制。

但反过来看,基于同样的物理定律,我们希望“动能撞击器”的质量越大越好。而这,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课题研究的重点。

据报道,几名中国科学家对传统的动能撞击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的方案称之为“末级击石”。

“末级击石”是指,航天器进入深空逃逸轨道后,火箭末级与航天器不实施星箭分离,由航天器操控末级组合体撞向危地小行星,从而充分利用火箭末级的剩余重量,提升撞击小行星的动量,进而提升小行星轨道偏转能力。

“末级击石”的功效如何呢?

根据测算,相比于传统动能撞击方案,利用单发长征五号发射“末级击石”任务的偏转效果,可等效于三发长征五号发射传统动能撞击任务的偏转效果。

同时,对于十年内偏转直径140米的小行星轨道,偏转距离可由不足一倍地球半径提升至一倍地球半径以上。

就这样,在与动能撞击同等目标的前提下,一种潜在的高效方案诞生了。

以上介绍的核攻击法和动能撞击(包括“末级击石”),都可以归到同一类别:脉冲法。脉冲法是指,通过瞬间强大的外力作用,使小行星发生轨道偏转。

从中可见,科研人员真不是“做题家”,到了存亡之际时,还要靠他们的脑洞拯救地球呢。

除了脉冲法,科学家们还设计了其他不少方案,它们可以归类为“慢推力法”。这当中的脑洞就开得更灿烂了。

顾名思义,“慢推力法”是指,通过外力持续作用于小行星,缓慢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它没有脉冲法的激烈,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不适用于预警时间短的危急情形。

但相对的,它更精确、可控,能够避免衍生危害。

要怎样对小行星施加外力呢?

首先是“引力牵引”,基于万有引力定理,让航天器的引力拖动着小行星改变轨道,这种办法简单粗暴,只需让航天器相对于小行星保持悬停,但耗费的时间往往很长,10年起步。

接着是“激光消融 / 烧蚀方法”,通过航天器携带的激光器发射激光,照射小行星表面,令小行星表面等离子体脱落,持续产生微小的反作用力,从而逐渐改变小行星轨道。

与之类似的是“离子束引导”,发射高指向性、高精度、高速度的离子束,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持续照射,产生的推力缓缓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最终让它偏离。

各种方案不一而足,比如“质量驱动法”,是将航天器发射到小行星表面,随后,航天器钻取物质、高速喷出,利用由此形成的反作用力,最终实现偏转。

以上介绍的“慢推动法”,比起脉冲法似乎少了些科幻色彩,视觉上弱了很多,因此,大概率不会被改编成电影了。但它们的优势是,能够“组合使用”——在预警时间足够的情形下,可对一颗小行星实行多种慢推动方案。

想象一下,在万众瞩目中,一颗小行星被引力牵引,它的身边有成群的航天器悬停,同时它被N条“光线”齐齐照射,好似热闹非凡。在它离开的方向上,喷出的物质像一条短短的尾巴……这个画面,也是一种奇观了。

当然,但愿这奇观永远不出现。无垠的星空,保持你安静的美丽就够了!

参考资料:

1、《潜在危险性小行星偏转方法研究现状》,杨慧欣,马世宇等。

2、《基于偏转距离近似模型的动能撞击小行星防御任务脉冲轨道优化研究 》,王艺睿,李明涛等。

3、《空间中心提出应对潜在威胁小行星的“末级击石”防御方案》,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作者 | 向由

编辑 | 何子维

排版 | 张茜雯

要创新就不要怕失败!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研制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许多人在网络上提出,要创新就不能够害怕失败,不然的话不会给自己带来成功。那么长征五号在发射之前,其实也有不为人知的一件事情。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其实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并且这样的一种发射,也与无数次的科研试验失败和攻关有关。相信大家都知道,长征五号的研制也标志着长征的火箭升级换代了。对于大家而言,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不仅意味着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而且对于我们国家的科研成果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里程碑,带动了科研的平台与产业链方面的更新。

大家觉得这样的一次发射,的确是十分的有帮助的,并且这也是最先进的一次跨越。长征五号经历了非常漫长的时间,并且从审批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很多人都知道长征五号的设计思想提出来,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这样的一个跨世纪的时间的确让大家表示,等了许多的时间就想等到这一刻。这一刻人的许多的科研人员表示自己的心已经放下来了,甚至有些人在发射的当天泪流满面。

科研本来就是非常严格的一个事情,如果有一丁点的不对劲,就需要研究很长时间。甚至有些人茶不思饭不想的在实验室里面待了几个月,对于长征五号而言,的确标志着现在我们的科研成果已经进步了。并且对于这一种材料而言是无毒无污染的,让大家觉得现在无论在什么方面都已经开始实行了智能化。

这样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其实也让大家表示,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的困难的。如果想要创新,那么就需要去攻克这些困难,并且需要在困难当中找到一些应得的道理,这样才会让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变得越来越好。

长征五号发射失利,是爆炸了还是轨道偏离?

长征五号发射是爆炸了,此次发射失败虽然令人痛心,但还是应该以平常心度之,不可心灰意冷,更不能抹杀航天工作者几十年来的努力。

1、平心而论,太空探索,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充满未知的游戏。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被小学生作文用烂的名句,放在这里倒是十分贴切。

2、拿长征五号来说,这是中国自己的大型运载火箭项目,是一款全新的火箭,全箭新研产品比例超过90%。与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主力运载火箭长征二F做个比较,长征二F起飞重量为464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4吨;长征五号的起飞重量则为867吨,运载能力则为25吨。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败怎么回事?

在1996年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在首飞时由于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长征五号爆炸视频,原本规定是起飞后12秒程序转弯,但是起飞后三秒箭体就开始倾斜,二十二秒长征五号爆炸视频的时候在一个离发射场不远长征五号爆炸视频的一个小山坡上触地爆炸,星箭坠毁,损失严重。在2017年7月2日的长五遥二火箭在飞行时出现异常,导致火箭爆炸,损失严重。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的第二发试验箭,其搭载发射的实践十八号卫星,将验证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并开展多项新技术在轨验证工作。

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败。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长五发动机威力多大?可把黄浦江的水打到青藏高原

长征五号大火箭的成功首飞,将中国送入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全世界为之震撼。更让人惊叹的是,被称作火箭之本的发动机,竟是在“短短”10多年间研制出来,赶上这一历史之战,成为大火箭首飞大捷的重要功臣。

在长征五号的身上,共配备了3种全新大推力发动机,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家伙,分别摘得我国“最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最大推力氢氧发动机”“比冲性能最高的火箭发动机”3个桂冠。

如果打一个比方,这些大推力的发动机,就是长征五号的“大心脏”,被认为是运载火箭的技术核心和技术基础,其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火箭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关键指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相关专家,揭秘这一大火箭“心脏”是怎样炼成的。

可把上海黄浦江的水打到青藏高原

从铺天盖地的报道里,人们对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究竟有多大并不陌生:约57米,立起来有20层楼高,起飞质量约900吨,不过,要托举这么重的大家伙,并不容易。

大火箭,离不开大推力,而大推力,离不开发动机。

目前,我国现役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最大只有70吨左右,想要发射超大型航天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新型的大推力发动机应运而生。

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副院长周利民的说法,由该院研制的常规推进剂系列发动机,为“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和多种卫星的发射提供了动力保证,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高可靠性、高成功率的传奇,被誉为中国的“金牌动力”。然而,航天人并未躺在这一荣誉中,停下研制更先进技术的脚步。

周利民说,经过15年不懈攻关,8台全新研制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被装配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4个助推器上,4台全新研制的氢氧发动机,则在一级和二级火箭上各装配了两台。

在长征五号首飞成功之时,有一个说法备受瞩目,即这是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型新一代运载火箭、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运载能力最大,等等。要达成这些目标,都离不开大推力发动机的功劳。

那么,这些发动机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以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例,周利民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涡轮泵是发动机的动力源泉,被称为发动机的“心脏”,即火箭心脏的“心脏”。这个“心脏”的最高压强达到500个大气压,相当于把上海黄浦江的水抽到5000米高度的青藏高原。

50吨氢氧发动机,作为长征五号的一级主动力,也表现不俗。

这是我国首台大推力、高性能、地面起动直接入轨的氢氧发动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副院长李斌说,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空白,使我国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的整体水平跨上一个大的台阶。

在中国航天界,有一句话被奉为圭臬,即“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毕竟,动力系统是火箭之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说,长征五号的研制历程就完美地印证了这句话。早在2000年,我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过了6年,即2006年,长征五号才真正在国家层面取得正式立项。

破解大火箭“心脏”难题

不过,这一研制过程并不容易。

周利民有一个形象的说法,研制发动机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难度,“一些外国专家说,即使我们设计出来,我们也不可能把它制造出来”。

他至今记得,面对全新的发动机,研制团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科技攻关,几十种新材料、100多种新工艺一一被攻克。然而,发动机的起动成为一只最大的拦路虎。

周利民说,所谓起动,就类似于飞机的起飞,而起动技术,是发动机研制的难点和关键。“因为在起飞阶段,发动机的转速,要从静止状态转到几万转,温度则从常温一下子进入到极高温,而留给我们的控制时间,则是以毫秒级来计的,任何一个控制配合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失败。”

最初让研制团队备受打击的是,发动机样机研制出来后,其试车结果连续4次均遭失败:两次起动爆炸,两次燃气系统烧毁。

周利民说,这些对整个研制队伍、设计队伍信心打击非常大,很多人做梦都梦见爆炸的场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关,研制团队终于摸清了发动机试车失败的根源和发生爆炸的不同机理,通过仿真优化,选定最理想的启动方案和程序,发动机终于试车成功。

不仅如此,凡是与发动机这个大“心脏”有关的,都有一个个坎儿要迈,“8Hz”难题就是其中一个。

8Hz,听起来比较专业,但说起它带来的影响,可能都有印象。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动力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于子文说,长征二号F遥5火箭产生的8Hz振动,就曾给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带来极大的痛苦。

这种共振就像人的心脏不停地抖动一样,严重威胁生命。同样在火箭上,共振会造成箭体结构损坏,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大火箭,长征五号的体积比普通火箭更大,在飞行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比长征二号F遥5火箭更强烈的振动。要保证火箭可靠飞行,就必须抑制这一振动。

于子文就是专门破解这个难题的,他所在的团队攻克了POGO稳定性设计难关,突破了复杂动力学建模、大型管路动态特性试验、大型低温蓄压器设计研制等关键技术,为长征五号火箭可靠飞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重型火箭正向我们走来,关键技术已在攻关

如今,长征五号成功发射,中国从此拥有大型运载火箭。

这个将于2017年年底择机执行“嫦娥五号”发射任务、2018年择机执行空间站工程发射任务、2020年前后执行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的大火箭,也为我国未来重型火箭的研制积累了相关技术,这其中就不乏发动机的技术储备。

根据国家航天局前局长栾恩杰的说法,长征五号的研制,牵引出“心脏”系列化,即三型高性能新型火箭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这三型发动机的研制,使我国运载推进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李斌举了一个例子,他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和大功率泵试验室,其中试车最大能力达到500推力吨级,这为我国研制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的大推力发动机奠定了基础。

所谓重型运载火箭,是指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00吨级的一型火箭,按照栾恩杰的说法,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将满足未来较长时期深空探测、载人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活动任务需求。

近年来,美国、俄罗斯等世界航天强国均把发展先进的航天运载技术确立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纷纷制定和出台了多项推动空间技术发展的航天政策和规划。美国重型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已转入详细设计和制造阶段,俄罗斯计划在2030年前研制出重型运载火箭并实现载人登月。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的当天晚上,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就披露,我国的重型火箭也已经在路上。

田玉龙说,国防科工局已于2010年开展重型运载火箭论证,历时一年形成总体方案,通过组织深化论证并经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咨询,在2015年明确了重型运载火箭技术方案。

目前,我国已经批准重型运载火箭第一个研制阶段立项研制,即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从2015年起,利用4~5年时间,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工作,集中突破一大批核心技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CY88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aiy88.cn/post/22447.html

分享给朋友:

“长征五号爆炸视频(长征三号爆炸视频)” 的相关文章

宁静视频号(宁静昨天直播的回放)

宁静视频号(宁静昨天直播的回放)

本文目录一览: 1、《金刚能断》读后感 2、微信怎么看到好友的视频号 3、亏损5亿,赴美上市的知乎能够搭上资本快车吗? 《金刚能断》读后感 这本书应该会是继《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之后的一本枕边书。讲述如果用佛教的智慧宁静视频号,来经营财富。本来以为是变向的成功学,但是看了之后,发现,不...

头条号视频内容低俗(头条号什么视频受欢迎)

头条号视频内容低俗(头条号什么视频受欢迎)

本文目录一览: 1、头条号发视频老说我的视频画面质量不好不给推荐? 2、头条号视频都发了好几天了,播放量有四万多怎么突然通知没通过,提示内容不合适。这咋回事啊? 3、头条号视频疑似含有新闻类内容怎么办? 4、头条号发视频一直不提示重复,也不推荐 ,怎么回事? 5、为什么今日头条发一篇...

怎样安装公众号视频号(视频号怎么添加到公众号)

怎样安装公众号视频号(视频号怎么添加到公众号)

本文目录一览: 1、微信公众号怎么开通视频号 2、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怎么开通? 3、公众号怎么开通视频号酒e通 4、微信公众号怎么创建视频号 微信公众号怎么开通视频号 以华为P30为例,安卓版微信百V7.0.10版本为例介绍微信视频号开通方法:百1、首先在手机中打开微信,点击菜单栏中的“...

头条号西瓜视频(头条号西瓜视频发视频有收益吗)

头条号西瓜视频(头条号西瓜视频发视频有收益吗)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一下在西瓜视频里面发的视频怎么同步到今日头条里面去?谢谢! 2、如何申请西瓜视频的自媒体 3、头条小视频可以跟西瓜视频一样吗 头条号上西瓜视频怎么上传视频 4、西瓜视频和头条号怎么个回事,头条号被永久拒绝怎么办,但是西瓜视频还能发视频,怎么样才能有收益 5、今...

视频号限时(视频号限时间吗)

视频号限时(视频号限时间吗)

本文目录一览: 1、视频号怎么制作视频? 2、lol手游视频号专属宝箱在哪 3、视频号如何运营才能快速起号? 4、限时红包封面什么时候结束 5、微信红包封面怎么制作 视频号怎么制作视频? 视频制作一般步骤:寻找素材/拍摄视频,对素材进行剪辑处理,添加背景音乐、配音、字幕等完善视频。...

微信上多了视频号是什么(微信上多了视频号是什么意思)

微信上多了视频号是什么(微信上多了视频号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1、微信视频号是什么 2、微信里的视频号是什么意思 3、微信发现里的视频号是什么意思 4、微信的视频号是指什么? 5、微信视频号是什么? 微信视频号是什么 微信视频号是2020年1月22日腾讯公司官微正式宣布开启内测微信上多了视频号是什么的平台。微信视频号不同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