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视频(蛟龙号视频 2021深潜)
本文目录一览:
- 1、蛟龙号下潜深度是多少?意义是什么
- 2、蛟龙号的视频图像是直接从水下传输上来的,还是水下记录出水后拿出来的?
- 3、2012潜海7000米蛟龙号队员是哪几个
- 4、蛟龙号发现的恐怖生物,那是什么
- 5、“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带你探寻深海里的奇妙生命!
蛟龙号下潜深度是多少?意义是什么
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
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
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因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到达7020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从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下潜至7000米,说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
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6月3日,“蛟龙”出征以来,已经连续书写了5个“中国深度”新纪录:6月15日,6671米;6月19日,6965米;6月22日,6963米;6月24日,7020米;6月27日,7062米。
下潜至7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3年6月17日16时30分左右,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南海一冷泉区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潜人员出舱,标志着“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顺利完成。
从2013年起,蛟龙号正式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2017年,当地时间6月13日,蛟龙号顺利完成了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最后一潜,标志着试验性应用航次全部下潜任务圆满完成。
截至2018年11月,蛟龙号已成功下潜158次。
2月2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国家深海基地试验水池,进行了大修与技术升级后的第一个测试下潜。这标志着“蛟龙”号大修与技术升级全系统勘验、维修、系统升级、总装联调等陆上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式进入一个了新的阶段。
下潜任务
1、南海
2010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号在南中国海3,000米级的深海中共完成了17次下潜任务,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
共在水底作业9小时零3分,这使中国成为了继美国、法国、俄国、日本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在其中一次下潜任务成功后,潜航员利用机械手在南中国海海底插上了一面中国国旗。
2、东太平洋
2011年7月1日上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伴随“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5,000米级海上深潜试验任务。
2011年7月21日凌晨3点,中国载人深潜进行5,000米海试,“蛟龙号”成功下潜。5时许,蛟龙号潜水器已达4,027米左右,突破去年创下的3,759米纪录。
经过5个多小时的水下作业,8时许,“蛟龙号”首次深潜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11年7月26日6时12分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这个下潜深度意味着“蛟龙”号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参加本次下潜的三位潜航员是叶聪、杨波和付文韬。
北京时间2011年7月28日9时07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5188米水深,再次创造了新的下潜深度,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
北京时间2011年7月30日,凌晨4时26分至13时02分,蛟龙号在完成第四次下潜并在海底布放标志物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历时近9个小时的下潜取得圆满成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度5182米的位置坐底,并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之后完成了海水、海底生物的提取以及锰结核采样等工作。
2011年8月18日,“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顺利返回并抵达了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3、马里亚纳海沟
2012年6月3日上午,“向阳红09”试验母船将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来自中国18家单位的96名参试队员将挑战中国载人深潜历史的新纪录。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说,2012年6月中下旬,“蛟龙”号将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密克罗尼西亚海域进行7000米级载人深海潜水试验,试验将面临最大设计水深,高水压、低温等挑战。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的视频图像是直接从水下传输上来的,还是水下记录出水后拿出来的?
首先蛟龙号有配备水下无线电传输,可以往岸上传输数据。然后蛟龙号本身也可以储存数据,等上岸之后再发送。这两种形式都可以。当然不可能是声波了。你看到的那个直播,应该是领导已经看过觉得播放没问题了,才给你看的。并不是从水下直接发到电视台的。
电波传送无论是天上还是水里都可以,频率当然是加密的了,不然谁都能接收到,那多不安全。
2012潜海7000米蛟龙号队员是哪几个
潜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 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海试领导小组组长王飞在位于北京的“蛟龙”号海试陆基保障中心通过视频通话对“蛟龙”号海试队和正在7020米深海执行任务的潜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进行慰问。
蛟龙号发现的恐怖生物,那是什么
蛟龙”号获得蛟龙号视频了3只两个不同种类蛟龙号视频的海参、1只海星、1株柳珊瑚、2个底栖巨型原生动物、3种海绵(各1只)、1只海百合等海洋生物样品蛟龙号视频,以及6管PUSHCORE(柱状)沉积物、5块玄武岩样品和数十粒多金属结核,并拍摄到鼠尾鱼、盲鱼、水螅、耳状章鱼、海葵、铠甲虾等丰富蛟龙号视频的大型生物种群视频。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
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1] 2014年12月18日,首次赴印度洋下潜。2015年1月14日,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执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最后一次下潜,这也是其在这个航段的第9次下潜。
[2] 2015年3月17日,搭乘“向阳红09”船停靠国家深海基地码头,正式安家青岛。
[3] 2016年5月22日,成功完成在雅浦海沟的最后一次科学应用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6579米。[4] 2017年3月8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当地时间3月4日和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分别在西北印度洋卧蚕1号热液区和大糦热液区进行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潜和第4次下潜。这两次下潜都在调查区域发现了热液喷口并获取了硫化物样品。2017年5月23日,“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9小时,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1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带你探寻深海里的奇妙生命!
出品蛟龙号视频:科普中国
制作:科学边角料团队 李嘉欣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6月5日蛟龙号视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7次下潜,海底作业3小时8分钟,从西太平洋深海沟——雅浦海沟5100多米至4900多米的深海,带回了11只大型生物样品。
“蛟龙”号从海底带回了岩石样品53.8公斤,近底海水16升,沉积物样品9管,不同种类海参4只、海蛇尾3只、海绵1只、海星1只、未知生物1只,利用原位固定装置固定海参1只。同时,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资料。通过此次样品研究,将可以了解雅浦海沟大型生物的分布,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在广博深海与浩瀚星空面前都十分渺小,这二者都蕴藏着无数的谜,等待人类去探索。目前,我们还未真正发现外太空的奇异生命,但是,我们却常探索到深海中那些奇形怪状的生物,有的甚至和地球一样古老。就像此次采集到的未知生物一样,我们对于深海生物的探索总是要经历从发现、采集、研究到命名的过程。那么,在各种深度层的海洋中,其生物会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过去到现在,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深海生物?
不同的“家”住着不同的“娃”
在海洋里,由于光线、压力、盐度、海流、潮汐、波浪、营养盐以及地质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存环境。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有着完全不同类型的生态系。
海水的性质决定了海洋生物的丰盛和特点,而它在海洋中的每个角落是不一样的。其水平变化要比垂直变化速度快得多。这一特点决定了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海水很快吸附了太阳辐射的光和热,由于海水中含有各种悬浮物质和浮游植物,阳光在开阔的海洋中辐射入海水的深度大于数百米,而在混浊的沿岸水域中,辐射深度只有数十米。在光层下面一直到数千米的海底则漆黑的一片。海水也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温度变低的。
生物的形态、习性和颜色随深度而变化是很明显的。所以,每一水层中的生物有共同的特性。在表层十几厘米的水层里,有食肉的蓝色甲壳纲动物、软体动物和管水母。往下是弱光层,颜色发红和发黑的动物取代了透明的无脊椎动物。再往下,是漆黑的深海区,它的光线来自底栖鱼类如鱿鱼、灯笼鱼的发光器官。生活在海底上的生物也是随深度变化而变化,从大陆架到大陆坡直到深海底。在泥质海底上议掘穴动物为主,而在深海软泥海底则以鱼、甲壳纲动物和海参为主。对于那些从海水中吸吮悬浮物质为生的鱼类来说,其数量与深度成反比;而对于那些从海底沉积物中觅食为生的鱼来说,则能生活在很深的海底。
深海家族里的奇妙宝贝们
巨颌鱼
巨颌鱼的眼睛大而突出,活像一架望远镜,这双特殊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猎取食物。
巨喉鱼
巨喉鱼,很有趣,它一天到晚总是张着大觜等候着,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吃饱肚子。
叉齿鱼
叉齿鱼上下颌的关节十分灵活,可以把嘴张得很大,能吞食比自己身体大3倍的动物。叉齿鱼的胃也很大,体积大约占身体的1/3,吞下去的食物可以放在胃里储存起来,慢慢地消化,这样,一次吃饱了,在短时期内不进食也没关系。此外,还有锯颌鱼、黑鲸犀鱼、树须鱼、固灯鱼和鞭吻鱼。
海胆
棘皮动物在淡水中是无法生存的,但它们却可以在深海里生长发育。海胆浑身都是长针,向四面八方竖立着,显得十分威风。它们虽然行动绥慢,但一般动物都不敢侵犯它们。
海百合
海花外形似花,随着波浪轻轻地摇着,谁见了都会以为这是海中鲜花。其实它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动物,学名叫海百合。它生长在海床上,那里海水平静,没有波浪,只要靠纤细的"脚"支撑着就可以生活。水流将水中细小的有机体运到海百合的嘴里,它就可坐享其成了。
人类难以轻易走进的深海世界里,还有许多我们未介绍的神奇宝贝。海洋原生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脊椎动物,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等待我们去认识!总之,期待早日见到这次“蛟龙”号带回来的未知生物的面貌。好想为它命名喔!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