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号 > 正文内容

神舟七号的视频(神舟七号视频播放)

cy2年前 (2023-01-16)视频号45

本文目录一览:

神舟七号

基本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编辑本段【飞船简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受“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的委托宣布: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当前,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已被攻克,整船已进入综合测试阶段,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预计在2008年12底前完成全箭总装。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szqh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未来的神舟七号飞船,不会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已经展开,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一次他们将采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们还考虑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二F火箭担任。

【飞船发射报道】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通过网络全方位一体化地了解此次发射,飞天热线网站将全程跟踪报道此次神七飞天,让更多的通过网络了解飞天,了解飞天的故乡

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遥测信号正常 [21:11]

火箭飞行正常 [21:10]

逃逸塔分离 [21:12]

助推器分离 [21:12]

USB跟踪正常、雷达跟踪正常。 [21:14]

整流罩分离 [21:13]

青岛发现目标 渭南US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21:15]

青岛US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21:20:38)

神七飞船点火后583秒,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21:21:40)

听到“船箭分离”的消息后,指挥厅里的工作人员纷纷鼓掌表示祝贺。三名航天员表情轻松,正在认真阅读操作手册。 [21:21] (21:22:04)

飞船太阳帆板正常打开。 [21:22]

神七载人航天总指挥部刚刚宣布,神七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航天员向北京飞控中心报告身体感觉良好。人民网(21:26:12)

远望五号跟踪正常(21:30:22)

飞船正常入轨。(21:31:24)

【细节信息】

航天员像开飞机一样驾驶“神七”

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说,“神六”两名航天员13日先后进行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实验,结果表明航天员较大幅度动作对飞船姿态影响微小,飞船姿态保持良好。飞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员费俊龙获知结果后,第二天就在飞船上连续做了4个前滚翻。张柏楠说,这是航天员自己在游戏,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间飞行结果表明,从刚升空到准备返回,费俊龙和聂海胜任何时间都能正确发出指令、准确控制各种设备,舱门开关等动作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张柏楠介绍说,有了这次实验的基础,“神七”将安排航天员“像驾驶飞机一样驾驶飞船”!

“神七”航天员准备展开太空行走

戚发轫院士认为,人上天不是旅游,是完成对空间环境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前杨利伟只是第一步去试一试,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多人多天,比方说要去组装一个空间站或者修理一个卫星,人就得出舱,出舱起码得两个人。以后要去空间站坐运输工具去,要对空间站进行对接,打开门以后把里面的人接出来。从国外来讲,他们花了很多次的试验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按照我们的计划,“神七”希望人能够出舱,老百姓的话叫空间行走。“当然出了舱还有离舱多远?也可以离得近一点儿,也可以离得远一点儿。”戚发轫院士说,下一步我国就要解决交会对接,交会对接起码得有3个人。所以我们飞船要有这个能力:3个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时候可以带300公斤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一百公斤的东西。假如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试两人多天,那我们下次就出舱了。戚发轫院士认为,将要出舱的“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这方面挺复杂的。更高级的航天服还可以装上发动机,一点火就走了,相当于一个小飞船一样,要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戚发轫院士说,将来我们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假如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所以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飞船来讲,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保证有一个大气压。”

“神七” 能搭至少3位航天员

“神六”火箭系统专家顾问组组长黄春平介绍说,到“神七”时,飞船的容量会相应增加,会上3名航天员。根据任务的变化,运载的飞船产品重量在增加,因此对火箭产品的要求推力也相应增加。“神六”发射飞船有效载荷是8吨多,将来有效载荷要扩大。新的大型运载“神七”的火箭方案已经制订完毕,正等待国家批准。目前部分产品已经出来了,样机都有了。但是还要进行大量的地面试验。从1999年起,黄春平先后担任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火箭系统总指挥。

“神七”飞船要进行精装修

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介绍说:“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像我们有个毛坯房,买房子买个毛坯房,你是一家三代同居还是小两口,就根据你这个要求重新装修,毛坯房都一样的,基本外型绝对不会有变化,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不会有变化,但是里边一开始就杨利伟一个人,也不要厕所,也不要厨房,也不要睡觉的地方,现在两个人了,有厨房、有厕所,到3个人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搞交会对接的时候,以后要出舱了,基本上构型不会变,内装修是要变化的,而且是精装修。”

“神七”上会不会有女宇航员

未来的“神七”上会不会有英姿飒爽的首批女航天员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副主编、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庞之浩教授做客人民网时说,我国将从明年开始选拔女航天员,选拔和培训一个航天员需要3到5年的时间。而他预测“神七”在两年以后发射且可能进行首次太空行走试验。这也就意味着“神七”不可能有女航天员上天。

编辑本段【航天实验】

中国科学院披露载人航天实验内容

中国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阶段)应用系统的目标是大力推进和发 展我国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技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有重要价值的贡献,同时为今后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打下基矗。

其中,“对地观测任务”是以与国际同步发展先进空间遥感器及开拓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为目的,确定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器、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计、辐射计和散射计)、地球环境监测和遥感应用研究等在轨实验和应用任务。地球环境监测包括太阳常数监测、太阳和地球紫外辐射监测以及地球辐射收支探测。遥感器应用研究为我国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成像光谱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在海洋、陆地和大气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

“空间科学研究”安排了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包括空间材料科学项目,微重力流体物理研究项目),还有空间天文项目、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任务,目标是全面提高我国空间科学水平。“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制了多种空间实验设备,开展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空间蛋白质结晶、空间细胞培养、空间细胞电融合以及空间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等研究;“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研制多工位晶体生长炉和晶体生长观测装置,开展二元和三元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体、金属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间生长,研究空间晶体生长动力学;“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研究可以建立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发布长期、中期、短期空间环境预报和警报,进行效应预测,保障航天员、载人航天器和空间设备安全。

编辑本段【实施计划】

未来几年内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实行“三步走”计划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工程总体室主任王忠贵向记者揭示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在未来几年内的“三步走”计划:“神舟七号”飞船将于2008年升空,它肩负的使命是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间,“神舟八号”飞船将带着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会对接;而航天技术发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

编辑本段【系列消息】

专家称女航天员肯定不会乘神舟七号上天 2005年12月19日

“神七”要“组团”遨游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有了一个飞跃,那就是由一人上天变成二人升空,由一日游变成五日游,这样的飞跃让人不禁会问:那“神舟”七号会是几个人在太空?又要变成怎样的模式呢?对于这个问题,王庆仁告诉记者:“对于‘神舟’七号,我们可能会派一个团队上去 ‘度假’,但是无论几人几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完成一项人类出舱的使命,也就是说‘神七’人要出舱,进入太空。”

对于具体的难度,王庆仁表示:“这样做的难度极高,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就是要把宇航员的衣服变成一个‘卫星’”,对此,王庆仁进一步解释说:“因为宇航员在太空舱的时候,一切赖以生存的条件都很齐全,但当出了舱之后,这些条件都没有了,而且太空的辐射极其强烈,而这个辐射又是人类无法承受的,所以这个时候,宇航员的衣服就要变成可以保护宇航员的太空舱,如同一颗小型卫星在太空飞行。这个项目是具里程碑意义的,目前还在研制阶段。”

女性“飞天”还需时日

“神六”之后,媒体一直热炒的话题之一就是“神七”会出现一位女航天员,但王庆仁明确告诉记者:神舟七号一定不会有女航天员出现。对此王庆仁老师解释:“对于航天员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仅是会开飞船那么简单,还需要很多其他诸如心理,经验,应变等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是极高的。我们现在的确招收了一批女航天员,但她们现在只是在飞行大队学习,连模拟的飞行都还没有做过,更别说是真实的飞行,所以对于这样一批女航天员来说,要成为一名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这样的航天员还要等上一阵子。对于她们来说,其中的大部分将会成为航天方面的专家。”

“神七”费用低于“神六”

“神六”的成功,很多人都关注地问,它到底花了多少钱?对此,王庆仁透露说,“‘神六’我们的总花费是9亿元人民币,其中,‘神六’宇航服造价就300万。”王庆仁表示,中国绝对是用有限的投资来取得更好的效果的,“所以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有限的经费取得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成果。”

对于“神七”费用的问题,王庆仁向记者透露:‘神七’的花费应该少于‘神六’。因为我们‘神舟’系列航天技术的主体研制工作已经完成,所以‘神七’是在已有基础上的研制,花销会相应少很多。”

就在一个月前,首部反映载人航天工程的电视剧《神舟》在全国热播,但是看完这部电视剧的专家们却是有点无奈,王庆仁说,“我们几个同事是在一起看的,看完之后我们都笑了,因为里面的错误真是让我们很无奈,我们只有苦笑。举个最简单的错误吧,就像里面的一个女主角,一直把‘航空’和‘航天’的概念混在一起说,前者指的是飞机,而后者才应该是我们说的‘航空航天飞船’,也就是现在大众所说的‘神六’之类,从这里我们看到其实他们对航空事业的不理解,而很多时候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人常常做事情一窝蜂,什么火追什么,很多人看《神舟》电视剧也像追星一样,但很快就会冷下来,这也是一个舆论的引导问题,我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冷静地看待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

编辑本段【发射时间】

◇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10:04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6日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6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神舟七号飞船于9月7日开始加注推进剂。

这位发言人说,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各大系统已进入最后准备工作状态。神舟七号飞船、长征-2F运载火箭、舱外航天服和伴飞卫星等产品已完成发射场区的主要测试工作,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参试系统已基本完成任务实施的各项准备。航天员飞行乘组在发射场进行了人船箭地联合演练,操作技能熟练,身体和心理状态良好。

神舟七号飞船加注推进剂后,将与火箭对接并垂直转运至发射工位,进行最终状态检查和确认。在任务总指挥部决定加注火箭推进剂后,择机实施飞船发射。

神七太空漫步定于9月27日16:30左右进行

编辑本段【发射条件】

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

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

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神七”首选发射时间为2008年9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黄春平11日对有关媒体表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选的发射时间是2008年9月25日晚上9时10分左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号”的发射将提前到本月底升空。有关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

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黄春平表示,能否如期发射,主要是看当时的发射场天气等情况。小雨和气温一般都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则可能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风速超过火箭的承受能力后,将有可能改变其飞行方向。

黄春平透露,航天员太空漫步就会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

“神五”、“神六”升空入轨后,均无法拍摄到飞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当时的电视直播也仅限于舱内。而“神七”释放伴飞小卫星后,将能弥补这一缺憾。据专家介绍,小卫星可近距离环绕,伴飞,因小卫星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舱活动的即时画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表示,在国际上,不管是白天发射还是晚上发射,两种情况都存在。

编辑本段【“神七”航天员】

神舟七号太空船已于9月25号发射升空,进行中国航天首次太空漫步的是曾经2次入选神舟计划的航天员翟志刚。

神舟七号太空船3名正选太空人包括入选过神五及神六计划的翟志刚、以及2名也曾经入选过神六的队友刘伯明与景海鹏。

当中执行出舱任务的是翟志刚,第一备选是刘伯明。42岁的翟志刚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乡县人,1985年加入空军,有超过1000小时的安全飞行记录。

神舟七号在本月25号晚上9点到10点钟升空。而26、27号两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到时2名航天员会进入轨道舱。由于太空衣非常重,造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要另外一个人帮助才可以穿上。这一太空漫步将大约进行40分钟。航天员身上将会连接着2条生命线。太空衣是以俄式太空衣为基础研发的,提供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等设备,出舱以后航天员身边还会放一个伴飞小卫星,上面有摄像镜头,全程直播太空漫步。如果这项技术成功,将会是中国航天科技当中一个突破。而升空后大约68小时,会完成所有实验。28号下午飞船将返回地球。

神舟七号即将发射升空,目前已经完成最后一次火箭和遥测系统检测。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外全面提升了警戒级别,连同附近的军用机场也加强了保安,雷达以及各种侦测仪器已经投入运作,做地面、上空等多方面的部署。

雷达不停地侦测,天空、地面全面加强布防,这个军用机场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100公里,是前往发射中心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射中心外围的另一层保护网,确保神七发射任务准备工作做到万无一失。上两次神舟五号及神舟六号升空时,国家领导人都由北京亲临酒泉发射中心,观看发射过程,他们都是先抵达这个军用机场,再转车到发射中心。由发射中心到军用机场范围已经全部列为了军事禁区,航天路面全面封锁,这一带也禁止任何人停留,更加严禁拍摄。神五、神六及神七都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但保安明显一次比一次加强。通往航天城的检查站由以往只有一两个增加到三四个,每天检查站都有武警和解放军戒备,所有由航天路前往发射中心的车辆都必须有通行证才能放行,司机和乘客全都要登记证件。

最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天,翟志刚有望太空漫步,第一备选是刘伯明。

失重对航天员生活的影响

人长期生活在地面有重力的环境里,一旦进入失重环境,就会感到生活习惯不适应。为此,对航天员的生活须采取各种措施:为航天员设计紧身服装,因为肥大的衣服会漂浮起来;对座舱中的物品加以固定,避免自由漂浮;食物块破碎或表面掉下的粒屑,会飞扬起来,钻进航天员的眼睛、鼻子,甚至吸入气管,引起生命危险,因此航天食品要做成块状,一口一块;饮水时要用管子通入口中,防止水珠进入气管;洗漱溅水,须用吸水器吸干,以防止水珠聚积在空中,造成危害;航天员睡觉须用带子或睡袋把自己捆住;在失重条件下行走时,航天员须穿用带钩的鞋子,能挂住网格状的地板(天花板)。

失重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人长期在地面重力场内生活,地球重力吸引血液向下流动。在失重环境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血量减小,头部血量增多,航天员的收缩压一般比飞行前升高2000~2666帕(15~20毫米汞柱),平均动脉压升高1333~1600帕(10~12毫米汞柱),静脉压也上升,舒张压则下降。失重使流体静压梯度消失,中心静脉压和心房压力增加,刺激这些部位的容积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排尿量增加和水分及血浆量减少(约10%)。尿中排出的钠、钾离子增加。在失重环境中,人体骨骼受力减少,时间一久,肌肉萎缩,骨骼也会变得松脆,特别是失重会引起骨骼内钙、磷盐的丧失,使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变得软弱无力。失重还会引起红血球减少(8%~17%),白血球增加,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能力减退。在失重环境中,大多数航天员还会发生前庭-植物神经反应,引起航天运动病和空间定向障碍,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晕眩,影响工作能力。这种症状常在航天的头一周内发生,随后症状消失。

编辑本段【总指挥部成员】

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常万全,总装备部政委、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迟万春,总装备部副部长、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张建启,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陈求发,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阴和俊,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马兴瑞,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王志刚。

神舟七号飞船的太空行走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神舟七号报告舱门气密性良好。[17:1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从轨道舱外的摄像机上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出现在神舟七号和地球中间。[17:0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检测舱门密封情况。[17:0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轨道舱关闭正常。[17:0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关上。[17:0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关闭舱门。[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我们从打开的舱口中可以看到蓝色的地球。[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外工作完毕。[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完全回到舱内。[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摘下舱外保护挂钩。[16:5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刘伯明在舱内协助收回电缆和保护带。[16:5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进入舱内 [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准备返回轨道舱。[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当前飞船状态良好。[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报告感觉良好。[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开始舱外工作神舟七号的视频,将舱外试验品交给刘伯明带回舱内。[16:5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已经出舱10分钟。[16:4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16:4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飞行工作正常。[16:4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在黑色的太空背景中,航天员白色的身影格外清楚。[16:4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全部出舱。[16:4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在舱外向大家致意,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问好。[16:4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出舱 [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把一个挂钩挂在舱外。[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左手伸出舱口。[16:4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完全打开。[16:4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打开。[16:3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用右手扭动把手,舱门已经打开一条缝。[16:3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打开轨道舱门,神舟七号开始出舱。[16:3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两名航天员报告航天服工作良好,出舱准备完毕,身体状态良好。[16:33]

[人民网两名航天员进行通话试验,把有线的话音转到无线话音。[16:3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进行出舱前的最后确认工作。[16:31] 任务执行情况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的视频:神舟七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发射升空。21时30分:飞船正常入轨。22时07分:神七升空后第一次在轨和出舱活动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平静,对飞船的在轨运行是安全的。2008年9月26日4时04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椭圆轨道变成近圆轨道。10时20分:航天员开始组装测试舱外航天服。21时47分:“飞天”和“海鹰”两套舱外航天服均组装完成。21时59分:航天员翟志刚与飞控中心试验天地对话。22时25分,航天员开始穿个人装备。23时36分:翟志刚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2008年9月27日13时57分:返回舱舱门关闭,航天员开始进行出舱前准备工作。15时30分:舱外服气密性检查正常,气压阀检查正常。15时48分:指控中心批准轨道舱开始泄压。神七轨道舱开始进行第一次泄压。16时22分: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16时24分:出舱活动重要步骤均已结束。航天员吸氧排氮、泄压工作准备完毕。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16时59分: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20时16分:伴飞卫星完成对神舟七号的20分钟拍照,图像十分清晰。21时45分:神舟七号上的三位航天员与家人进行天地通话。

2008年9月28日11时06分,航天员换好舱内航天服。11时16分许,三名航天员穿舱内压力服,做返回准备。返回控制数据将注入飞船。11时46分许,返回控制数据已注入飞船。12时51分许,神舟七号返回舱舱门关闭,神七返回阶段开始。16时51分,北京飞控中心宣布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17时12分,推进舱和返回舱成功飞离。17时20分,神舟七号飞船飞入中国上空。17时20分许,返回舱降落伞打开。17时21分,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暂时中断。17时22分许,飞船进入主着陆场上空。17时24分许,飞船飞出黑障区。17时36分,神舟七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返回舱顺利着陆。18时22分许,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18时23分许,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成功出舱。

创新与突破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与“神五”、神六”任务相比,技术上主要突破神舟七号的视频了载人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和航天员地面训练等关键技术。

一是气闸舱与生活舱一体化设计技术。轨道舱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兼作航天员生活舱和出舱活动气闸舱,增加了泄复压控制功能、出舱活动空间支持功能、舱外航天服支持功能、出舱活动无线电通信功能、舱外活动照明和摄像功能、出舱活动准备期间的人工控制和显示功能等。

二是出舱活动飞行程序设计技术。在出舱活动飞行程序设计上,考虑运行轨道、地面测控、能源平衡、姿态控制、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多种约束条件,通过合理、优化配置飞船的资源,设计出具备在轨飞行支持出舱活动的程序平台。

三是中继卫星数据终端系统设计及在轨试验设计技术。神舟七号飞船装载了中国中继卫星系统的首个用户数据终端系统,进行了国内首次天地数据中继系统数据传输试验。

四是航天产品国产化技术与应用。对部分关键器件、组件采用了国产化产品,对于促进航天科技,带动中国相关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自主创新型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载人飞船3人飞行能力设计与应用技术。按照3人人体代谢指标设计、配置了环境控制设备,提供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空间,设计了3人指挥、操作、协同关系程序。

六是伴飞卫星释放支持及分离安全性设计技术。为伴飞卫星提供了释放平台和释放能力,解决了伴飞卫星释放后对飞船的安全性影响问题。

气闸舱技术

神舟七号飞船设计的大部分挑战和特色,来自于气闸舱研制。

神舟七号飞船和神舟六号飞船一样,也是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为了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轨道舱经过改进,既保留了航天员的生活舱功能,又充当出舱活动需要的气闸舱。

气闸的功能类似于长江三峡大坝的船闸,不同的是船闸用来调节水位高度,气闸舱用来调节气压。航天员出舱前,气闸舱能够快速泄出空气,使舱内压力接近真空状态下的零气压;航天员返回后,气闸舱又能快速恢复压力至一个标准大气压。气闸舱内还必须配置其他支持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的设备设施。

尽管是在“神六”轨道舱基础上进行修改,但“牵一发而动全身”。神七的轨道舱(气闸舱)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从外形上看,去掉了一对太阳帆板,顶部安装了多个圆球形的气瓶,还捆绑了一个颗伴飞小卫星。从内部结构上看,配备了复压气瓶、两套舱外航天服、泄复压控制设备和出舱保障控制台等舱载支持设备,同时还提供了睡袋、食品加热、个人生活用品和个人卫生装置等生活设施。气闸舱为此进行了全新设计,从电路的排布、防热的措施、火工品的设计、软硬件系统的接口等都要重新开始。它在结构强度、振动、热真空等极端环境试验一个都不能少。

不论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还是返回轨道舱,关好舱门非常重要,因而飞船舱门被设计师称为“生死之门”。出舱舱门虽然只有20千克重,却有170多个零部件。在沿用了神六舱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形式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神七的舱门进行了十多个项目的改进设计。考虑到航天员身着出舱航天服,充压后服装体积会增大,“神七”舱门的通径也比神六有所增加。舱门打得开、关得上、密封可靠成为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真空、高低温、失重的太空环境下,将舱门打开,并不像在地面开关门那么轻而易举。而且舱门若不能保证密封,轨道舱内就无法复压,意味着2名航天员将无法脱掉舱外航天服,不能回到返回舱。2004年,设计人员特意研制了真空热环境舱门开关装置,实现了在地面进行真空和高低温环境下的试验验证。舱门专用的“真空罐”里,设置了开关舱门的机构,像一只机械手在模拟航天员的操作。设计人员为了获得舱门在更为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的数据,还把“真空罐”的温度拉偏到零下45度和零上45度。通过计算机操作,获得试验验证数据。

气闸舱有9个氧气瓶,其中2套航天服各使用3个,另有3个是舱载气瓶。正常情况下用不到这么多氧气瓶,数量多一点是为了应对异常。

舱外顶端的伴飞小卫星,紧挨着5个复压气瓶。为防止释放小卫星时所产生的碎片可能会像子弹一样打到气瓶,科研人员还给气瓶穿上防弹衣。另外,气闸舱内的有线和舱外无线通信系统、出舱活动操作显示界面、照明灯、摄像装置等设备都充满了设计师的智慧。

系统技术

对于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来说,出舱活动是这次飞行的最大技术创新点。而对于出舱活动来说,航天员选拔训练及舱外航天服的研制都是直接影响飞行成败的关键技术。

1、出舱活动训练

针对神舟七号任务航天员主动操作多、难度大、在轨应急处置情况复杂的特点,航天员系统周密考虑了各种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和风险,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加强训练,切实增强执行任务特别是各种应急情况处置能力。在方案设计上,充分继承神五、神六成功经验,针对出舱活动特点,结合各类资源实际,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科学合理制定各类方案预案,组织初选入选的六名航天员完成了针对性的训练任务。这种针对性训练包括以下6个方面:

1.进行了人-船-地联合测试参试任务;

2.进行了航天员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的训练;

3.完成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的训练;

4.完成了本阶段固定基模拟器的训练;

5.开展了舱外航天服强化训练、气闸舱理论与操作训练;

6.开展了飞行手册学习、心理表象训练、体质训练、装船设备操作训练、飞船技术训练、集体讲评和研讨等内容的训练。

这些针对性训练为确保神舟七号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舱外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是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又一大关键技术。舱外航天服实际上是一个浓缩了的舱外生命保障系统。在服装内要给出舱活动的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氧气供给、温湿度控制等。舱外航天服为航天员在太空提供生命保障、安全防护和通信保障,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主要装备,系统复杂、高度集成,技术难度很大,安全可靠性要求很高。从1995年开始,中国开始舱外航天服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部件研制。2004年,舱外航天服研制工作全面启动后,陆续完成了方案、初样、正样阶段的研制,并生产了飞行用和航天员地面训练用多套舱外航天服。

在研制过程中,中国针对舱外航天服作了大量的地面试验和验证,建立了一系列训练试验保障条件,研制了航天员地面训练模拟器、中性浮力水槽模拟太空失重环境,利用低压训练舱模拟太空热真空环境,利用出舱程序训练模拟器进行程序训练和故障处理训练等。各项地面测试、试验数据表明“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性能指标能够满足神舟七号任务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需要。中国研制的单套飞行舱外航天服产品费用约3000万元人民币。

中继卫星

“天链一号01星”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得到了首次应用,使得“神舟七号”飞船的测控覆盖率将由原来的12%大幅提高到60%左右。中继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中国航天应急和管理能力又有新进步。“天链一号01星”在3个方面得到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

——“远望”号测量船队加上十余个地面站,才能为“神舟”飞船提供12%的测控覆盖率。而一颗中继卫星就可覆盖飞船50%的飞行轨道,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使用效率都有了质的提高。

——航天器在太空中出现故障,抢救时机往往以秒计,一旦错过就可能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随着中国卫星数量的增多,故障率不可避免要增加。张建启说,中继卫星投入应用后,将使航天器故障能够及早发现、尽早解决。

——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应用卫星获得的科学数据,要在卫星经过地面站上空时才能下传使用,如果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就会失掉最佳的应对处置时机。中继卫星可使各类卫星实现数据实时下传、及时应用,是各类应用卫星的效能倍增器。

在轨试验任务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亮点除了航天员出舱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在轨试验。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同时释放了一颗伴星,利用这颗伴星对飞船进行照相和视频观测。此次伴星试验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释放和绕飞技术的国家。此外,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还进行了固体润滑材料的在轨试验,将中科院提供的固体润滑材料在外太空暴露后,由航天员在出舱行走时进行回收。

1、伴飞卫星试验

伴飞卫星是伴随在另一航天器附近作周期性相对运动的卫星。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首次开展航天器平台在轨释放伴星,以及伴星的伴随飞行试验,其任务目标是:试验和验证伴星在轨释放技术;伴星释放后,对飞船进行照相和视频观测;在返回舱返回后,由地面测控系统控制,择机进行对轨道舱形成伴随飞行轨道的试验,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中拓展空间应用领域奠定技术基础。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伴星是在继承中科院“创新一号”小卫星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的中国第一颗空间伴随微小卫星。该伴星采用了多项创新设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许多技术在国内属首次使用。伴星采用了两舱结构一体化设计,采用了轻型镁合金材料作为主结构框架,承力板同时用作星内单机的安装板,提高了卫星的功能密度,使整星质量不超过40kg,同时具有光学成像、大容量压缩存储、机动变轨、伴随飞行、自主导航、多模式指向、测控数传等多种功能。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伴星的功能决定了这颗卫星研制的要求高、难度大。负责该卫星研制的中科院上海卫星工程中心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已经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1.彩色视频和高效信息存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伴星上装有一台双镜头可见光照相机,可以灵活利用两个不同焦距的镜头分别在几米到几公里的大范围内对飞船进行高分辨率彩色照相观测或高帧频视频观测。星上JPEG2000图像压缩算法极大提高了数据存储的效率。星上大容量存储器最多可以存储3000多张图片。

2.高效电源模块。主要采用的国产三结GaInP2/GaAs/Ge高效太阳电池阵,其光电转换效率高于26.5%,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伴星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作为在轨航天器电源,并通过对电源控制器的优化设计,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组的安全控制和智能保护,保证伴星在轨电源供给。

3.多任务指向模式的微型化姿控模块。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伴星具有GPS自主定轨能力和三轴稳定姿态控制能力,除了常规对地姿态定向外,还具备对飞船定向、变轨姿态机动和指向、对伴飞目标定向等多种指向功能。构成姿态控制模块的太阳敏感器、磁强计、陀螺和动量轮、磁力矩器等均采用了微型化设计,其中三个面的太阳敏感器总重不超过100克, 三轴微型磁强计采用探头与电路一体化设计。

4.微型液化气推进。伴星装有一套微型液化气推进系统,实现轨道机动、空间目标接近、轨道绕飞形成和保持。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通过天地大回路控制,开展对非合作目标的接近及近距离高精度绕飞,此项技术对中国未来的空间交会对接和轨道安全性技术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5.小型化测控与数传。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伴星采用统一波段(USB)测控体制。安装USB测控应答机,实现国内测控网对在轨伴星的统一测控管理;还安装有一台高速数传机,数传速率可以达到768 kbps,可将相机在轨拍摄的图像数据快速下传至地面。

2、固体润滑材料的在轨试验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开始进行固体润滑材料试验。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是一件可以可靠锁紧和便利解锁的锁紧机构,在发射阶段将安装有试验样品的样品台可靠地固定在舱外,飞船飞至第29~30圈航天员出舱活动,在出舱活动期间由航天员便利地解锁并回收样品台。

其操作流程是:航天员在舱外打开试验装置的紧固机构→取回样品台→传递给舱内航天员→舱内航天员将样品台放入样品回收袋;航天员进入返回舱后将样品台及样品回收袋在返回舱内指定位置上固定→返回舱返回后,在飞船总装厂移交试验样品。

为了保障固体润滑材料试验的成功,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和兰州化物所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取得了三项关键性技术突破:

1.安全性保障。安全是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核心,首先是产品本身不能有任何影响箭、船、人的环节;同时每一项可能出现的故障都不能影响安全性;此外作为科学试验样品的载体,还要保证整个试验周期内试验样品的安全。根据以上几项原则,首先要求装置在发射过程中不能意外解锁,一旦在发射过程中意外解锁导致样品台脱离船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装置首先要保证锁紧的绝对可靠。以往的航天产品大多采用火工品进行锁紧,但火工品严重威胁航天员安全,因此必须设计一套非火工品的,可便利解锁的高可靠锁紧机构。第二项要求是装置本身不能有任何可能威胁航天员安全的环节,这就对装置的原材料、外观、操作方式、表面状态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第三项要求是解锁环节应满足在着舱外服情况下单手完成操作的要求,操作过程应简便并且不会脱手。在前几艘飞船上也有一些非火工品的锁紧机构,但或者要求徒手操作(如扎带、锁扣等),或者要求双手操作(如舱门开启),在着舱外服状态下,能够单手进行解锁的锁紧装置在国内没有先例。第四项要求是装置应能够有效保护样品。由于样品须暴露在样品台表面并且无遮挡,因此如何防止回收过程中航天员过多地接触样品表面也是装置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

研究人员对试验样品及其空间试验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反应产物逐一进行了研究分析,确保不产生威胁航天员健康的任何物质;同时对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样品的紧固方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对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样品所有棱角及棱边均进行圆角化处理,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样品无突出的尖角、锐边,确保不发生刮拉航天服进而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故障发生。

2.可靠性设计。高可靠性是航天产品区别于民用产品的主要特点,“可靠锁紧,可靠解锁”是试验装置设计的两个根本要求。“可靠锁紧”保证了试验的安全,“可靠解锁”则是试验成功的保障。国内外航天界的一项共识是“越简单,越可靠”,因此使装置简单化,尽量减少机构运动环节是装置设计的基本思路。细致入微的人机功效设计也是确保“可靠解锁”的重要内容,包括操作方式,解锁力设计,把手形状,把手表面状态、操作标识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审慎考虑,力求确保成功,避免出错。此外,寿命裕度也是保证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虽然在轨只须进行一次解锁操作,但为了确保可靠,试验装置在地面测试过程中须进行多次不同环境下的解锁试验,因此要求解锁机构寿命可达到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试验要求在发射及在轨执行飞行任务期间,样品能够可靠地固定于飞船舱外,同时又要求样品回收过程有利于航天员便利操作,为此,光电研究院项目组在中国航天发展过程中尚无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经过反复试验验证,创新性地设计并研制了同时具备锁紧及解锁功能的试验装置,通过可靠性验证试验考核表明,其可靠性符合任务要求,可靠度达到0.9965以上。

3.试验样品技术状态确认。鉴于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周期的约束条件,要求试验样品可在较短的试验周期内取得有效的试验结果,要求确定的试验样品在原子氧环境中应有不同程度的反应,以便判别试验的效果。同时要求选取的样品在本项目试验周期内应可明显反映原子氧等环境因素对固体润滑材料的影响效应并具有代表性。为此项目组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工作,筛选确定了3类11种试验样品,涵盖了已在空间运动机构中获得成功应用的多种固体润滑材料,地面考核试验结果表明可有效满足本项目研究目标。

由光电研究院设计制造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固体润滑材料的试验装置通过结构自锁和机械锁紧集成的模式保证试验样品台可靠地被固定于飞船舱外,具备在解锁过程中机械锁紧装置被打开后样品台仍可固定于样品台底座的功能;将机械锁紧与解锁机构集为一体,可通过简便的操作过程并通过辅助加力系统将样品台便利回收,保证了样品台及固定于其表面试验样品的回收可靠性。

神七发射过程?

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的视频,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新华网酒泉9月25日电题:神七发射全记录

新华社记者李宣良、徐壮志、巩琳萌

108盏聚光灯将发射场区照得亮如白昼,58.3米高神舟七号的视频的船箭组合体和105米高神舟七号的视频的发射架散发出水晶般的光泽。

9月25日20时10分,距神舟七号飞船预定发射时间整整1个小时。

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已进入神舟七号飞船的返回舱。这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迎来3名乘客。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到远在大西洋的远望三号航天远洋测量船,以及神州大地上所有在电视机前期待的人们,都在等待又一个辉煌时刻的来临。

待发:3名航天员的手紧紧相握

气温:14摄氏度。风速:东南风5.3米/秒。

雷达、光电望远镜、高速摄像机……发射中心分布在大漠中各点号的30多台光测、遥测、雷测设备,一齐对准神舟七号的视频了发射架方向。

东风、渭南、太原、青岛……一个个航天测控站也随之而动。

在地球另一侧的南大西洋,一轮红日正从海平面上跃起。远望三号远洋测量船上巨大的雷达天线,对准神舟七号的视频了祖国所在的东北方向。与此同时,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另外4艘远洋测量船上的“千里眼”全都拭目以待。

神舟,再次牵动神州。

离发射还有40分钟,发射塔第8层固定平台操作阀箱前,操作手冯仰辉在测试发射站副站长王军的指挥下,将塔架控制开关向右旋转90度,接着按下启动泵。

环抱着火箭的第3组平台开始旋转,30度、90度、180度……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完全展露在眼前,灯光下,整流罩上的五星红旗图案格外醒目耀眼。

“15分钟准备!”

“祝你们好运!”44岁的飞船总装工人孙占海,向3位航天员挥了挥手,稳稳地从外面关上飞船返回舱舱门,接着又关上轨道舱舱门。

塔台上人员全部撤离。完成了飞天前一切准备的3位航天员,静静地躺在距离地面50多米高的返回舱内。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中间座椅上的翟志刚伸出双手,分别与左边的刘伯明、右边的景海鹏紧紧地握了一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赶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航天员壮行并观看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拿起可视电话,满怀深情地对3位航天员说:“希望你们圆满完成此次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汇报!”

话筒里传来航天员充满自信的回答:“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5分钟准备!”

3位航天员再次检查调整束缚带,关闭面窗,镇定地等待飞天时刻的到来。

点火:4秒钟的漫长等待

“……5、4、3、2、1。”随着零号指挥员郭忠来清晰有力的倒计时口令,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39岁的郭忠来第一次担任神舟发射的零号指挥员。

在郭忠来的面前,并排摆放着5个话筒——广播、对上、对下、天地主、天地备。即使是在发射准备的最后一秒钟,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零号指挥员也有权中止发射。

“点火——”

控制指挥徐文西迅速抬起右臂,果断地按下那颗大拇指大小的红色按钮。

1500米外的移动发射平台上,一股橘红色的火焰从长征二号F型火箭底部猛地喷射出来。

发射中心指控大厅内,灯火通明。墙面上两块实时直播发射场景的巨大电子显示屏,瞬间被红黄色的烟雾填满。在一排排闪烁着的计算机屏幕前,上百名科技人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不停跳动的各种数据。

1,2,3,4……足足4秒钟时间,火箭仍稳稳地坐在发射平台上——似乎如即将远行的游子,不愿意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

等待,让人透不过气的等待。480吨重的火箭,似乎压在每一个人的神经上。

这4秒的停滞,就如同跳水运动员在起跳前猛地将跳板踏下蓄势。现在,那股蓄积的力量——604吨的巨大推力开始托着火箭徐徐升起。

火箭底部喷出的几千摄氏度高温的烈焰,在几秒钟内就将导流槽中数百吨水变为蒸汽。烈焰与蒸汽被压迫着从左右两侧的槽口喷薄而出,随即如同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高达数十米的烈焰,一刹那将整个戈壁辉映得如同白昼。

酒泉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内,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计算机。屏幕上的数据显示,3位航天员一切生理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巨大的呼啸声骤然而至,似炸雷滚过,如天崩地裂。数千米外观摩席上的观众同时感受到了滚烫的气浪和耳膜的强烈震动。

长征二号F型火箭开始了它的第7次飞行,也开始了长征火箭家族的第109次飞行。

这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谢幕之旅。在完成托举7艘神舟飞船的使命之后,这种专为载人飞行而打造、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历史性突破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火箭,将把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火炬,传给发射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的下一种火箭。

飞翔!飞翔!火箭加速上升,一束炫目的金色火光划破墨蓝色的天幕……

飞行:航迹牵动万千神经

轰鸣声渐高渐远……

第12秒,火箭的尾部像被什么力量拽了一下,高速飞行的箭体向着东南方向微微拐了一个弯。

越飞越快、越飞越远的火箭,渐渐成了夜幕中的一个亮点。没有看够的人们,只能从还留在天幕上的烟雾回味昙花一现般的壮美。

相当于5倍自身体重的过载压力,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重重地压在座椅上。身着14.5公斤重舱内航天服的3位航天员,蜷曲着双腿,如同安睡在母亲子宫中的胎儿。

“尽管他们的耐受力超越常人,但此刻也需要通过调整呼吸来应对这段最难熬的时光。”曾先后把神五、神六航天员送上太空的黄伟芬说。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

潮水般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涌向指控中心。发射场各测站的光学、红外、遥测设备,太原、渭南、青岛的测控站,分布在三大洋上的5艘远望号测量船……接力般把测控数据实时传来。

“从火箭点火的那一刻起,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就全面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有上千个单位、10多万人员参与到了这一工程之中。

神舟飞天的壮美航迹,牵动着万千人的神经。

从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到成千上万的普通航天人,全都紧盯着神舟七号那向着天边延伸的航迹;

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和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同时启动;

在东风、银川、榆林、邯郸各个陆上应急搜救点,救生大队大队长刘涛和几百名同事已经携带救生装备,坐在已经启动的直升机和特种车辆里……

广播里,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第120秒,“逃逸塔分离”——这意味着火箭和飞船越过了最为危险的上升段前两分钟;

第138秒,“助推器分离”——火箭进入52公里高空,捆绑在箭体上用以增加推力的4支小火箭完成了使命;

第159秒,“一、二级分离”——在飞过平流层和中间层之后,火箭芯一级自动脱离,芯二级就要和飞船一起接近大气层的边缘;

第198秒,“整流罩分离”——火箭已经飞出稠密的大气层,神舟七号在太空中露出自己的真面目——飞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了……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杨利伟始终紧盯着计算机屏幕。5年前,他在首次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曾由于火箭高速飞行产生的振动而感到“很不舒服”。

“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说,科技人员经过严密测算,在火箭助推器内新安装了一套“变能蓄压器”,一举解决了火箭上升过程中的振动问题。

“神舟七号报告:舷窗打开!”

当听到从110公里的高空中传来翟志刚清晰的报告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内,首飞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鼓起掌来。

入轨:中国航天新的蓝图即将展开

几分钟的时间是如此漫长,又是如此短暂。

第578秒,火箭以7.5公里/秒的速度,将飞船送到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入口。而此时,火箭的燃料也消耗殆尽,将以悲壮的方式与飞船告别。

“‘砰’的一声,然后陷入一片寂静。”杨利伟这样形容5年前他所经历的这一刻,“船箭分离时,我感到忽然有一种腾空的感觉,这是进入了失重状态。”

在短短的不到10分钟时间内,翟志刚和他的两名战友体会到了从超重到失重的过程。

“失重时,重力会全部消失,血液一下子涌向头部。”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说,这是航天员最容易发生空间运动病的时候。

遥测信号显示,3位航天员的血压、心跳等一切生理指标正常。

在接下来几天的飞行中,他们中的一人将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航天服,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把中国人的足迹印到343公里外的太空之中。

“船箭分离!”当郭忠来大声报出这一喜讯时,指控中心大厅内凝固的空气一下子沸腾起来。

76岁的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和51岁的现任总设计师周建平紧紧拥抱在一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白发和黑发的交替,勾勒出中国航天日益年轻和自信的轨迹。

这次神七任务,从载人航天工程总体,到所属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七大系统,再到各分系统,几乎全部实现了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在太空这个广袤无垠的舞台上,年轻一代的中国航天人将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舱活动、交会对接、建造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等新的宏伟蓝图。

21时26分许,停泊在太平洋的远望五号测量船捕获飞船信息。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

3位航天员表情沉稳。翟志刚报告:“神舟七号感觉良好!”

21时33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欢笑声和喜庆的爆竹声回荡在戈壁滩的夜空。东风航天城变成了不夜城。

抬头望去,夜空中星光点点。载着3位航天员开始了绕地球飞行的神舟七号,是今夜星群中最亮最引人注目的一颗……(

神舟七号发射视频

神舟7号回在 25-30号择机发射

具体哪天要看天气质量

LZ神舟七号的视频你要这个视频太早神舟七号的视频

等发射后CCTV和很多频道都会有直播的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仓过程全解

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孙彦新、徐壮志)“神舟七号飞船研制的大部分挑战和特色神舟七号的视频,来自于气闸舱研制。”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接受采访时说。

什么是气闸舱

神舟七号飞船和以往一样,也是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为了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轨道舱经过改进,既保留了航天员的生活舱功能,又充当出舱活动需要的气闸舱。

气闸的功能类似于长江三峡大坝的船闸,不同的是船闸用来调节水位高度,气闸舱用来调节气压。

航天员出舱前,气闸舱能够快速泄出空气,使舱内压力接近真空状态下的零气压神舟七号的视频;航天员返回后,气闸舱又能快速恢复压力至一个标准大气压。气闸舱内还必须配置其他支持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的设备设施。

神七气闸舱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尽管是在神六轨道舱基础上进行修改,但“牵一发而动全身”。神七的轨道舱(气闸舱)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

从外形上看,去掉了一对太阳帆板,顶部安装了多个圆球形的气瓶,还捆绑了一个颗伴飞小卫星。

从内部结构上看,配备了复压气瓶、两套舱外航天服、泄复压控制设备和出舱保障控制台等舱载支持设备,同时还提供了睡袋、食品加热、个人生活用品和个人卫生装置等生活设施。

气闸舱为此进行了全新设计,从电路的排布、防热的措施、火工品的设计、软硬件系统的接口等都要重新开始。它在结构强度、振动、热真空等极端环境试验一个都不能少。

从航天服支架到出舱舱门,每个部件都有学问

重达120公斤的舱外航天服极其精密,为了确保飞船发射过程中加速度和振动不会损坏航天服,气闸舱内专门研制了航天服支架。

为了解决振动响应问题,支架和航天服之间采取多点固定;为给航天员更多活动空间,支架可以根据需要折叠和展开;考虑到失重状态用力困难,支架接口增加了辅助设备,使航天员能够轻松翻转支架……

出舱舱门虽然只有20公斤重,却有170多个零部件,单是一个门轴就反复研制3次。门轴的设计可方便航天员将门打开到任一位置停住。

气闸舱有9个氧气瓶,其中2套航天服各使用3个,另有3个是舱载气瓶。正常情况下用不到这么多氧气瓶,数量多一点是为了应对异常。

舱外顶端的伴飞小卫星,紧挨着5个复压气瓶。为防止释放小卫星时所产生的碎片可能会像子弹一样打到气瓶,科研人员还给气瓶穿上防弹衣。

另外,气闸舱内的有线和舱外无线通信系统、出舱活动操作显示界面、照明灯、摄像装置等设备都充满了设计师的智慧。

一般飞船发射全过程

就拿神舟7号来说——点火第12秒时神舟七号的视频,火箭向东稍偏南的方向实施程序拐弯。此时神舟七号的视频,火箭距地面高度为211米。点火第120秒时神舟七号的视频,火箭抛掉逃逸塔,这是火箭第一个分离动作。

点火第159秒时,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神舟七号的视频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正在接近大气层边缘。点火第200秒时,整流罩分离。

神舟七号飞船上升运行260秒后,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承担的飞船上升段应急返回搜救任务解除。飞船正常上升运行370秒后,着陆场系统银川搜救责任区任务解除。

第500秒时,二级火箭关机,船箭组合体继续向前滑行。点火583秒时,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船箭分离”的声音。船箭分离。随后,航天员向北京飞控中心报告“太阳帆板展开。身体感觉良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CY88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aiy88.cn/post/28573.html

分享给朋友:

“神舟七号的视频(神舟七号视频播放)” 的相关文章

公众号视频连接(公众号 视频链接)

公众号视频连接(公众号 视频链接)

本文目录一览: 1、微信公众号怎么添加视频链接 2、微信公众号里的视频怎样下载 3、怎样把微信公众号里的视频下载下来? 4、微信公众平台怎么添加视频链接 5、怎么找到公众微信上的视频链接 6、公众号里的视频怎么下载 公众号里的视频如何下载 微信公众号怎么添加视频链接 一、第一种...

视频号直播在哪里看(王者视频号直播在哪里看)

视频号直播在哪里看(王者视频号直播在哪里看)

本文目录一览: 1、电脑怎么看微信视频号直播? 2、微信视频号没有直播 3、视频号怎么直播 4、视频号直播回放在哪里 5、微信视频号怎么进入直播界面 电脑怎么看微信视频号直播? 电脑上想看看微信视频号直播视频号直播在哪里看,那么就需要先下载电脑版微信,然后在左侧的视频号功能里就能看...

视频号直播(视频号直播付费推广)

视频号直播(视频号直播付费推广)

本文目录一览: 1、视频号怎么直播 2、微信视频号怎么直播 3、视频号直播怎么开通 视频号怎么直播 视频号直播操作方法如下:工具/原料:华为P30、安卓12、微信8.0.211、在微信发现界面,点击打开【视频号】图标,进入新界面。2、进入视频号界面,点开【人头】图标,如图所示。3、在新打开...

和谐号列车的视频(和谐号视频火车视频)

和谐号列车的视频(和谐号视频火车视频)

本文目录一览: 1、高铁和动车有何区别 2、“和谐号”火车什么时间出的啊 3、蕾特恩上班没有经验可以吗 4、谁能介绍一下,中国最快的列车“和谐号”? 高铁和动车有何区别 高速列车和高速列车的区别1.速度差异:动车速度可达200-250km/h和谐号列车的视频,而高铁速度更快,可达300...

神舟十号返回视频(神舟十号返回视频播放)

神舟十号返回视频(神舟十号返回视频播放)

本文目录一览: 1、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过程 2、神舟十号航天员 3、神州十号几号降落的,在什么地方 4、神舟十号飞船是什么时候发射的,什么时候返回的 5、神舟十号相关资料 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过程 第120秒,“逃逸塔分离”——这意味着火箭和飞船越过了最为危险的上升段前两分钟;第136秒...

健身视频号(健身号怎么做)

健身视频号(健身号怎么做)

本文目录一览: 1、网络健身教练能赚钱吗? 2、李筱懿视频号各位关注了吗?你们有何想法?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健身 4、彩塘健身房什么意思 5、从事健身行业许久了,想找一个微信视频号群发5000人,且安全可靠的,有啥好介绍? 6、微信视频号认证怎么弄粉丝 微信视频号涨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