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号 > 正文内容

百家号酿酒(百家酒的故事)

cy2年前 (2023-01-20)百家号69

本文目录一览:

酿酒用泉水好还是纯净水好

不论做米酒还是其他香型酒基本基本都是使用矿泉水、井水、净化的大自然河水(即是含有矿物质的自然水),这个与酿酒中的微生物生长、pH变化等有关,影响到酒的品质。所以不建议用纯净水、自来水。

茅台酒使用水不是我们日常见的自来水,也不是纯净水,就是经过净化的赤水河水(以前的酒厂直接会使用赤水河水,但是现在茅台酒厂等其他酒厂都统一使用政府规划的水厂净化后的水)。这是为什么呢?

自来水: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现在自来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除氯气外,还有二氧化氯,臭氧(世界上安全的自来水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但是处理费用太昂贵)。这样添加了各种消毒剂的自来水,这是不利于酿酒的。虽然这样的自来水能酿酒,但其酿出来的酱香酒估计口感会变了。

纯净水:通过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器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而成,是纯洁、干净,不含有杂质或细菌的水。过滤、逆渗透膜虽然去除了水中的细菌杂质,但也把水中的对酿酒有益的微量元素过滤掉了,也不太适合酿酒。俗话说“水太清则无鱼”,水中的矿物质无数都去掉的话,在茅台镇用酿酒和其他地方酿酒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所以酿酒用水肯定不是这个纯净水了。

净化的赤水河水:是当地政府规划的工业水厂,先把赤水河水中抽上来,经过水厂的净化(这个净化也没有氯化法消毒,也没有像纯净水把矿物质也去掉,应该是经过沉淀、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吧,目前为止小六也没有目睹其净化的真正流程,不能断定),净化后的河水再供应给茅台等酒厂,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采用河水了。以前很多酒厂都建在赤水河边,就是为了方便取水。

赤水河四分之三流域在大山中,是中国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该流域内盛产美酒,有“美酒河”之誉。赤水河水中经过紫红色砾岩、细砂岩夹红色含砾土岩,溶解了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形成清洌泉水,是酿酒的优质用水。

使用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及纯粮酱香酒

现在的赤水河流域,酿造业十分发达,两岸民间自古酿酒。流经地域出产了以茅

水在白酒酿造过程中有多大的作用

好酒与好水其实没有多大的关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于好水酿好酒,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声明,我在这里仅仅是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事不对人。

本人是酿酒世家,技术至少源于1836年以前。我从1984年酿酒至今。我家乡下的老酒厂也是采用优质天然山泉水酿造的,从大约8公里以外无任何污染的原始森林引来的山泉水。好水酿好酒,我们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向顾客宣传的。

但是,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酒文化似乎已经变味了。实际上,以我的经验,我认为好水对好酒没有多大意义及关系。

1、高端纯粮白酒在整个糖化、发酵、酿造、陈酿、勾调过程中实际上是滴水不用的!一味地过度地强调吹嘘当地的水对酿造好酒如何如何重要,其目的与用意是不言而喻的。有部分酿酒人之所以如此高调宣传炒作,其中有的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也有的是想故意忽悠外行罢了。在这里值得告诉你的是,做食用酒精勾兑酒对水的要求倒是是蛮苛刻的。

酿造高端白酒,但是采用固态发酵。所谓固态发酵,首先是把酿酒用的高粱等粮食原料蒸煮熟。当然,在这个蒸煮粮食的过程中是要用到水的,只要这个水符合饮用卫生标准就OK了,这个环节用到的水对酒质的好坏优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宣称有意义的人,也拿不出科学有力的依据。因为在蒸煮粮食的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高温以后,水里面的任何微生物或微量元素都被彻底破坏了。

在把粮食蒸煮熟以后,就到了把粮食摊凉,然后拌曲种即微生物发酵菌种的环节,然后是浓香、清香或复合香型等等的就直接入池发酵,酱香的就堆积培菌糖化几天,然后就入池发酵。这个过程也是滴水不用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的酿酒师如果认为已经蒸煮熟的粮食的含水量不足,可能会适当给刚出锅的粮饭加少量高温开水或者酒尾。这个水对酒质的好坏优劣也没有任何意义。

在发酵成熟以后,到了蒸馏酒了,这个时候在锅炉或者锅底里面是肯定要有水的。这个水也是符合饮用标准卫生就OK了,这个水对酒质的好坏优劣也没有多大意义上的关系。同样是因为经过长期高温,水里面的任何微生物或微量元素都被彻底破坏了。

好酒的香味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等都是发酵微生物即酒曲与蒸煮熟了的粮食经过长期发酵产生的。与水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水不会产生酒,也不会产生各种香味物质等等。

2、地球南北维度相同的区域,其地理环境与气候是大同小异的。全国各地,世界各地适合酿造高端纯粮白酒的地方太多了。一味地故意地强调吹嘘地理环境如何如何重要,其目的与用意也同样是不言而喻的。

实际上,酱香型白酒需要的发酵温度是很高的,个别点品温最高达60度左右!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大跌眼镜了吧?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此高温,外界的微生物是很难参与进去的糖化的。酱香型白酒在此过程的糖化,可以说全部是内部矛盾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酒曲即微生物与粮食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到了发酵阶段,窖池都是密封的,与世隔绝的,外面的空气,水分,微生物等等都是进不去发酵池里面的,如果能够进去,那么这个发酵池的酒酒会腐败变质了,更莫说酿造好酒了。这是因为,在此过程中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是厌氧菌。

3、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酿造黄酒,啤酒及纯粮醋等对水质倒是有一定的要求,但也不至于那么玄乎。说的太专业大家都不容易接受,通俗的告诉大家,只要这个水符合饮用卫生标准,烧开水的时候锅底不会结垢,这个水就是酿造用的好水了。

4、现在甚至有强调吹嘘只有某地区所产的粮食才能酿造出好酒等等这些极度荒唐的笑话来了。我可以郑重告诉大家:全世界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品酒师能够区分哪个酒究竟是哪个地方的粮食和水酿造的。

所有这些,莫过于象过去封建社会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哄骗平民百姓说自己是上帝派来的......

作为传统酿酒世家,我们应该致力于传播公正客观的白酒文化,抨击诱导误导消费的白酒谬论,致力于传播民间传统纯粮发酵酿酒技术。为这个家乃至世界的白酒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众号:源野九粮原浆

读书笔记:《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和人生》

《人间烟火》是一本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的通俗历史作品。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

曾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寇准、司马光等历史人物。出版有《千秋是非话寇准》《司马光与他的时代》《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大宋之变:1063—1086》等作品。

难怪这本书里提到最多的是《清明上河图》,讲得最生动的是宋代的衣食住行。

全书一共有食、衣、住、行、传统女性和传统男性六章,作者从文字和绘画中挖掘古人的日常生活,讲述衣食住行的历史演变,从最细微的日常事物中看到当时的制度和文化,借着日常,品读人生。

我做了个简单粗略的思维导图,因为我的分享不会包括全部内容,所以大家想要对全书有个总体了解的话,可以看这个。

我觉得插图中展示的古人经典画作以及对这些画作的解读是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我们在博物馆、美术馆看这些画的时候,外行人只会看看画家的名字,然后说“画得真好呀”,而史学家则看到了画中人,从中看出当年的日常生活。

如果能把《清明上河图》细细读透,可能真的可以窥见宋代生活。

因为这本书里讲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我有点怀疑作者是散文式的写法,想到什么写什么)。我只挑选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有感触的与大家分享,如果大家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在微信读书里阅读。

让我们从序言读起。

“就像现代传媒一样,传统的历史记载也倾向于记录那些不同寻常的突发事件和重大转折。“

传统史学著作里,日常是看不见的。因为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衣食住行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每个人都知道,没有记录的价值。

但是随着岁月变迁,朝代更迭,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无比陌生。

对日常的挖掘,是现在史学界的一大进步。

作者把日常生活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包括衣食住行娱乐在内的“生活的日常”,反映古人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俗;另一个是“生命的日常”,关注人的生命轨迹,观察不同性别的古人在政治、制度与文化下受到的不同限制,对同样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古代的人们投注理解与同情。

传统的日常是静止与运动相结合的,有些习惯和用具可能根深蒂固,有些则变化丰富。

“无论变与不变,最终都要着落到具体的个人身上。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性别、家庭和时代,唯一能做的只是接纳家庭给予的,并在性别与时代的规定中,努力活出自我。普通个体的生命故事,在传统史学中微不足道,却是最容易打动普通读者心弦的篇章,无他,只因今天的我们也经历着同样的爱欲挣扎,此事古今同。”

1 开篇小故事

我是很为这开篇第一段而震撼的。作者用一个小故事开头,她与一位德国的同行感叹中国文化在现代遭遇的断裂时,德国同行表示了反对:“你说得不对。你看中国人的餐桌,文化就在那里延续。”

只读这句话,我就感觉自己要感动哭了。我想到自己与北方室友在饮食上的种种差异,比如冬至我吃汤圆她们要吃饺子,就感觉到文化在血液里流淌。

“相较于庙堂宫廷的历史,日常饮食的历史是最顽强坚韧,也最具人民性的。营养的改善提振了人的健康水平和精神状态;知识的拓展、观念的转移及商业营销改变了食物的身价;餐桌上的礼仪奠定了一个人教养的基石,以及个体对社会秩序的最初认知;自幼熟习的配方和烹饪方式决定了我们衡量饮食优劣的标准。”

我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把“食”放在第一章。因为其他一切的秩序和发展,都要建立在食物无忧的基础上。

2 饥饿与对抗饥饿

作者在说食物演变之前,先说了一段饥饿史。

“中国历史上那些大规模的饥饿和由饥饿引起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地球气候的寒冷期,在中国历史上,大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之际、元末明初和明末。”

气候变化加上吏治腐败,这些时候天灾人祸交织,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我一直记得《资治通鉴》里对神农的评价,“德冒天下谓之皇”,神农氏“教五谷而兴农事”,这就是他最大的功绩之一。解决粮食问题,就是天大的德行。

汉代在关中推广种麦,宋代引进推广高产的占城稻,明代白薯、玉米自美洲传入并推广,这些都是古人为对抗饥饿做出的努力。

3 主食的演变

“先秦乃至魏晋南北朝,北人主食以粟为主,南人主食以稻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麦的地位开始上升,至唐宋时期成为北方的主粮,粟反而退居次要地位,北方食麦,南方食稻的主食结构由此形成,并延续至今。”

我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北方一开始并不吃麦,而是吃粟。

4 副食的演变

“从宋到明,副食领域发生了一项有趣的变化,老百姓的当家菜从葵(冬寒菜)变成了白菜、萝卜。元代以前,葵一直是华夏民族最重要的蔬菜。”

我在学《长歌行》这首乐府诗的时候学到,古时候蔬菜很少,普通人一般只有葵菜吃。从《诗经》产生的西周时代就开始吃了,吃到宋代,千年未变。《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到了明代,葵的地位出现了戏剧性下降,李时珍《本草纲目》把葵降到了草部:“今不复食之,故移入此。”

5 调料的演变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华夏先民就已经使用天然的霉菌和酵母制作“曲”和曲制品,这些曲制品包括酱、酱汁、腌肉、腌菜、酒和醋。梅子是天然的酸味来源。”

我真是要为古人的智慧惊叹了!原来这么早就有这么丰富的调味料了。不愧是我大种花家的兔子!

“古代典籍中提到的“椒”指花椒,长沙马王堆汉墓就出土有西汉的花椒。”

其实我脑子里想到的是汉代皇后居所“椒房殿”:宫殿的墙壁上使用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进行粉刷。颜色呈粉色,具有芳香的味道且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有防蛀虫的效果。又一说,是因为椒者,多籽。取其“多子”之意。

6 脍炙的退撤

“脍炙人口”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但越是这样常见的词,我们就越会忘记它最开始的意思。脍,细切的鱼、肉等食材;“炙”是会意字,亦即是要用字的两个组成部分去体会它的意思。即明火烹饪,指烤肉。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秦汉时期的肉食种类,主要是猪、狗、羊、鸡和各种野味。猪和狗是最常见的肉源。从北朝开始,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下,中原的肉食习惯发生了重大转变——羊肉变成了统治阶级的最爱。老百姓难得有肉吃,自然不会挑剔,日常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主要是小鱼、小虾和鸡蛋。

肉的吃法,在炒法发明推广以前,主要是炖煮和烧烤(炙)两种。

脍与炙齐名,其实就是鱼生,最常见的食材是淡水鱼类。在唐代,脍虽仍然南北通有,却已经开始了由北向南的退撤。脍因此成为南方人的家乡菜,食脍成了他们在北方长期生活时慰解乡愁的良方。

在北宋,开封周边的燃料供应已经比较紧张,所以开始流行炒。

7 分餐还是合食

春秋战国以至于唐,中国人吃饭的方式都是分食制。“举案齐眉”是个典型例子。分食制与当时的家居形制相匹配。分食制时代,人们的饮食起居都是在地板上,进门需要脱鞋。

中国家居制度的演变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宋朝才进入高桌大椅时代。最初的新式坐具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自西方传入,因此被称为“胡床”。

高桌大椅与合食制差不多同时出现,当然,并不是说高桌大椅就一定会导致合食制。

一方面,高桌更大的表面积为食物的陈放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合食制能够出现,还要得益于食物种类的日渐丰富与食物供应量的相对充足。

20世纪80年代批评合食制的人,认为分食制更卫生,可是分食制的出现显然不是出于卫生的需要,而是由于食物供应量有限。

倘若不事先分配好,可能会导致有人多吃多占,有人吃不饱。只有食物数量足够多,品类又足够丰富的时候,围桌共享才吃得愉快而热闹。

8 饮品:酒、茶和汁水

“中国人酿酒的传统可以上溯到夏朝。酒最初的用途主要是娱神,用于祭祀;秦汉以后,酒逐渐世俗化、平民化,成为一种全民性的饮料。”

这也可以理解,一开始粮食稀缺,用来酿酒是十分奢侈的;后来粮食慢慢变多了,酒就进入了千家万户。

“相较于酒,茶走的是安静高雅的路线。中国人以茶为饮料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西南是野生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汉代以前,巴、蜀、南中的人已经开始茶的采摘和饮用。”

“唐宋两代茶的主流不是我们今天习见的茶叶,而是饼茶,又称“片茶”“团茶”。茶叶成为茶饮的主流要到明朝。”

书中详细介绍了饼茶的制作方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唐宋时候喝茶有全套仪式流程,感觉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不知道B站有没有大佬还原的视频。

可能是这一章最接近我的日常,也有可能因为这是第一章所以我看得最认真,所以有感想的地方最多。后面的分享就会少很多。

我对“衣”这一章印象最深的是服饰的符号功能。

保暖、防晒、遮羞、修饰身体,这是服饰最基本的功能。服饰的延伸功能是符号。

第一,可以标志财富、地位、权力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身份地位。唐代以后,明黄色成为皇帝的专属颜色。

用官服的颜色来区分官员等级的制度也是在唐朝正式确立的。唐朝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朱,五品以上皆属于贵官,“朱紫盈门自称贵”,朱紫就是用服饰的颜色来代指高官。

第二,可以用来标志身份或者生活状态。各种制服是一目了然的身份标志。军服的颜色,汉代为赤色,东晋为黑色,南朝是绛红,隋朝是黄色,唐代是黑色。

我记得汉代有个针对商人的规定,是说商人不能穿丝绸。

第三,还可以标明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中的位置及相对关系。传统的丧服服饰就是一个严密的符号系统。

这一章的最后讲到了女性缠足。有一段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清初的缠足禁令是这样规定的:“有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事情发生在女人的脚上,惩罚的却是男人。应当说,这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规定。因为,在不缠足这件事情上,虽说受益者是女性,然而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男性。

缠足还是不缠足,在古代其实是男性规定的,女性并不能自主选择。所以惩罚的当然应该是男性。

这个惩罚折射出当时女性极低的社会地位,让人唏嘘不已。

作者将传统时期中国精英的居住状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秦时期。西周封建,贵族通常居住在自己的封地上。春秋战国是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期,新兴的士阶层四处游走找工作,找到工作的会在诸侯的都邑建立新居所,如果获得封地,也可能在政治上失势后回到封地居住。

秦汉以降至于隋,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中央官员居住在首都及其周边地区;地方长官为中央任命,但数量不大,居住在政区所在城市;为数众多的地方佐官就是本地精英,在本地居住,过着田园生活。

隋唐以后,传统精英的居住状态进入第三阶段,官员全部由国家选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任职。俸禄等做官的职业收入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越来越多的官员在获得任命之后会从故乡“连根拔起”,在故乡以外的地方购置房屋、土地,死后也不再归葬故乡。

这一章从乡村和城市两个方面来介绍住所。

乡村生活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开始讲,但是农村生活并不像陶渊明笔下那么幸福自在。因为农村生活有多种不便利之处,比如落后的医疗和饮食条件。再比如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城市则主要讲的是宋代的城市发展。不仅有《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而且颇为难得地讲到了宋代城市扩张、人口密集带来的火灾、污水等城市问题。

“晚唐五代的战争和政治动荡将世家大族涤荡殆尽。从宋朝起,国家不再干预土地兼并。科举向几乎所有男性开放,朝廷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选拔官员,个人奋斗、科举成功成为家族盛衰的决定性因素。

人的阶层流动性增强,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都是可以获取的,也是可以失去的。有人向上,就有人向下。生活在这种社会中的人必须持续奋斗,也必须有一颗平常心,能为向上的欢呼,也要能接纳向下的。”

这一段话我觉得讲得特别好,科举制的优点不正是在于社会流动性吗?我没有想到,原来这种社会流动性还会带来人们价值观的改变。

关于“住”和“行”这两章里,作者讲述了很多科举制普及之后,人们居住和出行发生的变化。全国范围内的宦游人也是国家统一调配官员之后出现的产物。

“住”和“行”紧密联系。在“住”这一章讲到驿站和旅店,在“行”这一章就讲到了道路、邮政和关隘。这些是相互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

“行”这一章不仅讲了道路、关口等基础设施,也讲了士兵、官员等行人。兵役迫使人们远离家乡,科举则让人们主动踏上旅途。

旅途之中最可怕的是疾病和死亡。传统时期医疗水平差,疾病与死亡往往联袂登场,那些陪伴父母宦游的儿童通常是最先被击倒的对象。

宦游之人本来就是艰难进取的一个群体,是受雇于皇帝国家又心怀天下苍生的群体,他们与妻子儿女,道路相扶,同甘共苦,写下了宦游路上的悲欢离合。

这一章离我的生活最远,所以触动我的地方最少。

这一章首先讲了妻妾制度,妾的地位在不同朝代以及不同朝代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礼制和政治控制强弱变化。妻妾界限的松动,其实也是封建制礼坏乐崩的表现之一。

“妻者,齐也。”说明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家庭内部,夫妻之间还是有平等之意的。但是颇为诡异的是,夫妻恩爱并不是古代主流价值观所提倡的。

传统时期的妻子是丈夫家庭责任的分担者。首要职责是侍奉公婆,第二重要的职责是抚养、教育家中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儿,自己生养当然好,但并非绝对必要,前妻所遗、妾之所生亦可,只要是丈夫的骨血。妻子职责的第三条是照顾丈夫家的亲戚朋友,包括很难伺候的大姑姐及乡下亲戚。

这些传统要求甚至在现代还约束着女性,这让人不能不感到愤怒。

接下来,作者讲到了贞节。贞节是男权社会对女性单方面的忠诚要求,它强调的是女性单方面对男性及其家族的义务。

接下来需要澄清一个事实。

现代学者有种讨巧的说法,喜欢称“宋明”,将元朝一百多年忽略不计,直接把宋和明连成一片说。比如说到贞节观,最省事儿的说法就是“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之下”,出现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样极端的话语。

这句话的确是宋朝理学家程颐说的,但是贞节观这个锅,宋朝却不能随便就替明朝背起来。

程颐本人主张婚姻的最高理想是男女双方都从一而终,他指的“失节”既包括女性的失节,也包括男性的失节,而非片面责备女性。

在实践上,“二程”也并不反对女性再嫁。程颐能够欣赏和赞美女性的学识与才华,他甚至主张,优秀的女子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伴侣,那么不妨独身。

自从汉代以来,帝制中国的表彰对象之中就有所谓“烈女”“节妇”,且以她们作为女性榜样。

但是烈女之“烈”,节妇之“节”,却并不一定与守贞有关,它可以指女性在各个方面取得的特殊成就,比如说善于教育孩子,保持家风。宋代的女性榜样基本上仍然处于这种价值多元的状态。

明清人像看贼一样盯着女性身体,而宋人看到的却是女性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

我再次感受到作者对宋朝的偏爱哈哈。不愧是研究宋史的教授。

“与女性相比,男性的人生选择要丰富得多,家庭以他们为核心构建,社会的广阔天地向他们开放。

生儿子,以维持家族的生物性延续;扬名显亲,以个人的社会性成就来维系、光耀家族的名誉地位。这就是传统中国对男性的普遍性要求。

具体到扬名显亲这一判断标准,其实是比较单一的,简言之就是:要做官。一定要与皇帝国家建立直接的联系,才称得上功成名就。

做官的标准,越到后来就越趋向狭窄,大致而言,宋朝以后,只有进士出身做文官才是真正光荣的。”

我想到了《水浒传》里的宋江。我以前看到过一个说法,好像是鲍鹏山老师讲的水浒,其实宋江上梁山是他的一个理性选择。因为宋江是个小吏,当时官与吏之间界限分明,小吏永远不可能变成正经的官。宋江不想永远当个小吏,于是另辟蹊径,先上梁山,然后谋求招安,从而成为官。

“所有与实践有关、需要长期知识积累的技术性行当,在传统的官僚体系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支持。

而帝制国家又不肯把这一部分内容从官僚系统中剥离出去,为它单独设立一个独立于官僚系统之外、与官僚体系基本持平的评价体系。

结果就是技术官僚始终处于官僚体系的最下层,专业知识要求高的职位被混杂在普通职位当中,以同样的标准升迁轮转,最终泯然众职,未能建立起技术性职业的尊严,从而阻碍了技术的发展。

在宋代以前,当兵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宋代以后,“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从军这条路还可以走,但是所能取得的光荣却日渐稀少。

光荣属于文人士大夫,属于科举成功者。

可是科举成功者又能干什么呢?

无非是做官,做各种缺乏技术含量只有地位高下区分的官,听皇帝命令,看上司脸色,努力做到高官。中国最优秀的男青年的路,就这样越来越窄了。

与此同时,男人也收窄了女人的路,当男人开始接纳无条件的忠君,他们要求于女人的,就有了无条件的贞节。”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巨大的鸿沟,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

书中的介绍在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中只有小小一部分,而我今天的介绍只包含书中的小小一部分,如果大家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感兴趣,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再读一读其他相关的书。

谢谢大家。

酿酒一般用的什么水?

酿酒一般用百家号酿酒的自来水就行百家号酿酒,自制小锅酒百家号酿酒的做法百家号酿酒

主料:大米50克、水250毫升。

调料:甜酒曲3克。

做法步骤:

1、首先将大米加水浸泡过夜。

2、然后将其放入电饭锅蒸熟。

3、蒸熟后取出放入酒曲和水搅拌均匀。

4、最后将其装入瓶子百家号酿酒,密封发酵36小时即可。

荷兰姓氏趣谈

一个人有名有姓似乎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在中国,陌生人第一次相见时最常问的就是“尊姓大名”。中华姓氏历史悠久,百家姓源源几千年,不管姓什么的人都很珍惜自己的姓。传统上在外地出生的人要归乡归宗认祖。如果有人说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一定会引为笑谈。

如果300年前你在荷兰碰到陌生人问“尊姓大名”,对方一定会吃惊地瞪大眼睛,以为你是外星人,因为那时的荷兰人没有姓来“尊”。荷兰人堂堂皇皇有姓氏是在拿破仑征服荷兰以后的事。法国人统治荷兰后觉得荷兰人由于没有姓,重名的又多,在户籍管理上极为不便,征兵、征夫也容易引起混乱。于是乎,法国统治者要荷兰红毛们限期报上姓来,报不上来者由典籍官随意安上一个,这也就有了荷兰五花八门、雅俗兼有的姓氏。

大体说来,荷兰的姓氏可归纳为:职业、居住地、本人特征、父名及其他共五类。当时人们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对姓氏这新鲜事也不那么严肃,于是在选择什么作姓时颇有随手拈来,或触景生情的味道。

以职业为姓的很多,比如:Bakker—面包师,de Boer—农民,Schoenmaker—鞋匠,Hoedemaker—制帽人,Visser—渔民,Van der Kuip—篾匠,Van Bruier—酿酒师,Bosman—伐木工,等等。因为在荷兰当时工业不发达,制作面包大概是很大的行业,每个村镇都有面包房,所以当你翻电话号码本时,就会看到Bakker是一个大姓。笔者的一位同事姓Tempelmen,这是一个有来历的姓。在当时荷兰没有宗教自由,传教是地下活动,地点往往选在某位传教人家里,作东的人就称为Tempelmen,后来人们把它用来作为姓氏。

以居住地以及居住地的.地理状况作姓也是很普遍的。来自Weert的人就姓van Weert(van为从那里来的意思);来自Rosmalen的人就姓van Rosmalen;住在小溪边的人姓Beek(小溪);住在堤坝边的姓van Dam(坝)或van Dijk(堤);住在某角落的人就姓van Hoek(角落);在小山坡居住的姓 van der Berg(小山包)。荷兰最大的姓氏是 de Vries。Vriesland(现称Friesland)号称为荷兰的少数民族地区,那里有完全不同于荷兰语的语言,那里出来的人都以是Vriesian(福利士兰人)为自豪,无怪乎那时那么多的人取de Vries为姓。

以外貌、性格等特征为姓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如大块头姓Groot(大),小个子姓Klein(小),高个子姓Lange(长)。尽管他们的后代的尺寸早已发生了变化,但祖宗留下来的姓还是不能随之改变的。根据人的皮肤颜色深浅,有姓白—de Wit,姓黑—Zwart,姓棕色—Bruin。还有以年纪为姓的,年轻的姓de Jong,年老的姓de Oude。可是电话号码簿上姓de Jong的人较姓de Oude的多得多,可见人们非常喜欢年轻。

以父名为姓的较简单,在父名后加上sen。如Peter的儿子姓Petersen,Jan的儿子姓Jansen。Jansen为荷兰的第二大姓,由此可想象当时名字叫Jan的非常多。

除上述四类较正规的姓外,荷兰姓氏中有不少十分有趣。个中原因可能是有人性情诙谐,或被典籍官随意安上,形形色色,令人捧腹。如van der Scheer(剪刀),Dik—大肚子(胖子),Kool—白菜,Schaap—绵羊。Delft市医院的一位医生姓Pannenkoek(烙饼),这也许是因为他祖先登记时手上正拿着烙饼。给某人登记时听见布谷鸟叫,此人就姓上Koekoek(布谷鸟),听见钢琴声就姓Piano(钢琴)。典籍官问某人想姓什么,而那人若回答“从来没有想过”,这人就姓Nooitgeoagt(从没想过);当某人想不出姓什么好而重重地叹了口气时,就姓Puffelen(重重叹气);某人登记时身上有咸鱼味就姓Pekelhagring(特咸的鱼)。也许当时场面还较欢快,导致有人姓Niemandsverdriet(没有人伤心)。有人带上婴儿去登记,典籍官给安上姓Naaktgeboren(赤条条生下来)。甚至有些是妨碍精神文明建设,属于扫黄对象的,如Borsten(乳房),Poepjes(一点尿),Rijstenbil(米屁股)及Pillekenrood(红色的男性生殖器)。

总而言之,荷兰的姓与荷兰人一样,滑稽、有趣,如果你留意,还会发现许多希奇古怪的姓氏,本文只作抛砖引玉。

美国有哪些主要的葡萄酒产区?最好的是哪里?美国生产的顶级葡萄酒有哪些?

美国葡萄酒产区实行AVA认定制度,其含义基本上是效仿了欧洲的产区制度。如果酒标上标有某个AVA名字,那么酿酒用的葡萄至少有85%必须来自这个地区。

美国有4个主要的葡萄酒大产区:

1、华盛顿州,主要白葡萄酒品种有: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琼瑶浆,主要的红葡萄酒品种有:赤霞珠、梅乐、西拉(即色拉子)。华盛顿州的主要AVA葡萄酒产区有:雅吉瓦河谷、哥伦比亚峡谷、哥伦比亚河谷、沃拉沃拉河谷、霍斯黑文山等。

2、俄勒冈州,主要葡萄品种有:黑品诺、灰品诺、霞多丽。主要AVA产区有:维拉米特河谷、乌姆普跨河谷、柔格河谷、阿普盖特河谷。

3、纽约州,种植本土品种、欧洲品种、法美混合杂交品种。最著名和最悠久的AVA产区是哈德逊河谷。

4、加州,分为北部沿海、中北部沿海、中南部沿海、圣华金河谷4片产区。加州葡萄酒在美国的销售额占全美销售额的一大半。

加州无疑是全美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地,最好和最著名的产区,就是加州北部沿海的的纳帕河谷了,纳帕河谷被称为红葡萄酒的“国度”,赤霞珠是主产品种,其次是梅乐,产自纳帕河谷的酒,基本没有便宜或。其它的重要产区还有:南加州的圣芭芭拉(主产黑品诺)、加州北部沿海的索诺玛(主产黑品诺)。此外,华盛顿州的哥伦比亚河谷,也是著名的产区,华盛顿95%的葡萄酒产自此地。

美国的顶级葡萄酒多数集中在加州,最顶级的葡萄酒,就要数加州的 Opus One(即著名的作品一号),其它值得收藏的佳酿还有:Araujo、Colgin Cellars、Harlan Estate、Bryant Family、Dalla Valle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CY88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aiy88.cn/post/31092.html

标签: 百家号酿酒
分享给朋友:

“百家号酿酒(百家酒的故事)” 的相关文章

历史殿下百家号(历史皇太后百家号)

历史殿下百家号(历史皇太后百家号)

本文目录一览: 1、我要知道秦始皇的一生??? 2、殿下这个称呼的来历 3、古代殿下、陛下、圣上、万岁、寡人、孤家、朕、本宫、哀家等称呼的由来及不同之处 我要知道秦始皇的一生??? 一个时代的辉煌,秦始皇的一生!! 秦始皇(前259—前210)历史殿下百家号,嬴姓历史殿下百家号,名政,...

行车智百家号(智行出行官网)

行车智百家号(智行出行官网)

本文目录一览: 1、长安全新SUV申报图曝光!轴距超2米7,实车比官图好看 2、苹果手机里的行车智拍软件怎么用 3、行车智拍怎么老是断拍 4、行车智拍下载的视频在手机上哪里看 长安全新SUV申报图曝光!轴距超2米7,实车比官图好看 1月14日,《行车智》从工信部获取了一组长安全新跨界S...

百家号起(百家号起名)

百家号起(百家号起名)

本文目录一览: 1、怎么开通百家号? 2、百家号怎么命名? 3、百家号名称怎么起 怎么开通百家号? 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注册百家号1.要注册百家号,首先搞清楚它的注册流程,首先我们要注意用什么设备注册。可以用手机或者用电脑,手机注册的话就需要我们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找到百家号app进行下载,用...

百家号收入怎么样(百家号收入怎么样知乎)

百家号收入怎么样(百家号收入怎么样知乎)

本文目录一览: 1、百家号优质作者收入大概多少 2、2022年自媒体在百家号能赚钱吗 3、百家号写一篇文章,能赚多少钱? 百家号优质作者收入大概多少 做百家号可以月收入过几万,完全是因为它特别照顾原创作者。他有专门的检测系统,检测你的文章复制比,对于抄袭文章,百度是不进行推送的,优秀的原创...

烘焙百家号(咖姐烘焙百家号)

烘焙百家号(咖姐烘焙百家号)

本文目录一览: 1、目前都有哪些视频自媒体平台 2、最简单的披萨怎么做呢? 3、学西点烘焙什么学校好? 4、成都味觉烘焙培训学校怎么样?高中毕业能考吗?学费多少?出来好就业吗? 5、怎样开个蛋糕店 6、适合公务员的25个副业是什么? 目前都有哪些视频自媒体平台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

添加百家讲坛公众号(百家讲坛微信平台)

添加百家讲坛公众号(百家讲坛微信平台)

本文目录一览: 1、百家讲坛内容简介 2、曾经风光无限的《百家讲坛》,现在为何没落了? 3、至今为止百家讲坛收视率之最是哪个教授创造的? 百家讲坛内容简介 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汇集名家名师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