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运营(话题运营案例)
本文目录一览:
企业运作的五大思维
企业运作的五大思维与15类模式
企业运作要有ABCDE这五大思维话题运营,才会有稳定的运营理念。
一、A思维,政府思维,与狼共舞。
所有大的资金,都是在政府手上,我们企业辛苦获得数千万甚至上上亿的资金,在政府手上不过是拿白纸写了一个上亿的白条,然后就用行政、军事及警察等手段保证这一个白条的运行。所以所有企业要想良好运行,一定要跟上政府的节奏与指挥棒,企业启动看政府的信号与红绿灯。不必过早启动,先进两步闯红灯,就会成为先烈。
这是里分为大A,中A,与小A
1、大A:第一启动者会成为大A,这是春天型产品,是狮子行业,人无我有,获得爆发式成长。这里因为没有竞品,整个企业只要做速度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考虑质量与细节,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再差的产品,只要无人可比,就是第一。是NO1,就是最好的。
2、中A,第二启动者会成为群狼,人有我优,有一定市场空间。中间型产品,也就是夏天型产品,已经有多个企业进入,一定要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优质。才有生存空间。
3、小A。第三启动者是兔子,这是秋天型产品,市场已经铺满了,人优我做细节,大区域狮子与狼都占了,只是在某一个角落生存,以速度与细节取胜,一定把每一个细节打磨到极致。
第四启动者就会成为肥羊,只能够任人屠宰,成为他人桌上的肉,而无丝毫还手之力。
跟上政府的脚步,从政府的思维出发,按政府的节点与需求来经营观察点,以布局生态系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提高GDP的量等待政府的思维模式,而不必提到赢利多少,这样基本就能够获得政府的授信与相关政策。从而获得长足的资金支持。
二、B思维,商业思维,投资思维
整个企业 ,一定要有大B ,中B,与小 B这三种思维,
1、大B话题运营,资本运营思维:一个企业 ,要与大B也就是有百亿以上市值的上市公司来共舞与合作,对于这一些百亿甚至是千亿级别的公司,他可以给你投资上亿元,其实只是关心你所设计整个创业故事与话术的规模性,连续性与门槛性,这样他就可以把你这一个动人的话术释放到股票市场之中,其中重要的例子,就是宁波敢死队徐翔参入炒作佳辰生物,他们号称开发乙肝疫苗,目前国内有上亿乙肝患者,有规模性,连续性而且门槛很高,他人难以进入。1998重庆啤酒购买佳辰生物52%的产权,从此一个无足轻重没有丝毫概念的啤酒商被视为乙肝疫苗的概念股,公司股值从8元升值,到2011年83元,增值了300亿元,而与此同时这13年之前,佳辰生物丝毫没有任何赢利,也没有任何稳定项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只不过是为大B创造一个美好的神话,从而获得数千万元投资。双方合作共赢。
2、中B思维,流量运营思维,其运作核心就是制造流量,成为其他大公司的入口,经典的例子就是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的案子,她是跟风小黄车,创造了共享单车 ,把流量做大最后以18亿美元被美团所收购,从15年到18年之间,他们的获得上百亿的融资,而几乎其单车项目上只是美团的一个入口,多年来从来未有赢利,每年为美团贡献20亿以上的巨亏。
仔细看一下胡玮炜运营摩拜单车的融资名单,从开始创办到做成估值100亿的独角兽企业,她自己出的那些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她都是在拿别人钱来创业。象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都是很赚钱的,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拿别人的钱来赚钱话题运营!用别人投资的钱来赚钱,才是赚钱的绝顶高手。
3、小B思维:三国演义之中的三个国家,代表三种小企业能够稳定运营的模式 ,曹操是产品思维,他拥有天下独一无二的产品,汉献帝。然后挟天子而令诸候。孙权拥有江东,有长江的天险他人难过打过来,其中的故事就是曹操数次攻打东吴而不得,最后掉到江里把胡子都打湿了,然后有了濡须口,后来改叫芜湖裕溪口。这里就商业就是有稳定的营销渠道,他人难以攻入。刘备产品与渠道都不稳定,但他拥有刘关张诸葛亮与赵云马超,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也能够拥有核心竞争力。产品思维,渠道思维与团队思维是小企业能够稳定的三个支点。最好是三个支点都有加上资本运营思维就是一个桌子四条腿很稳定的。
值得一提就是在小B的团队思维之中,团就是把一群有才的人圈在一起,才者有三:一横 张良战略王者型,二竖是小人刘邦陈平情感无赖型,三撇是韩信帅才型,再加上萧何的后勤细节型与樊哙行动型。这五类人圈定在一起,才能够叫着团,都是一帮思维者是闫,都是帅才叫品。都是萧何细节是困,都是小人是囚。最后都是妄想,而把这一个团队,从情感上从心灵上联接起来,让众人的耳朵从内心都听你一个人的,叫着“队”。只是想着从金钱上组织结构上迷惑大家,只不过是众与从,稍一做大,他人手里有钱则鹰饱即高飞,所谓的团队与堡垒立刻会从内部分崩离析。这样的企业的生命体系只能够维持三代,也就是死亡期是学习期与成长期的六倍。二年成长期,十二年企业即死亡。
三国之中,刘备集团最终败了,其核心原因,诸葛亮只是一个萧何型细节人才,并无宏大的战略规划,他只是努力出祈山不停奋斗而并没有大选择。而整个团队也无陈平型目标人才。
三、C型客户思维:这里了分为大C中C小C三类思维:
1、小C思维,也就是用户功能思维,我们和产品可以在功能上满足小客户的哪 一些需求。尽量谋求产品在功能上多样化。
2、中C思维,是客户品牌思维,这里得区分客户与用户,作为脑白金,用户是老人,客户是他们的孩子。作为教育产品,用户是学生,客户是他们的家长。做中C思维的核心,不是在用户的体验上做到极致,而是有客户思维,让客户感觉整个品牌稳定,场面大,有一定体量,前后话术统一。面一定的背景与大单位或者是专家背书。这样的整个中C型机构就能够获得稳定 的收入。
这里品与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品是推销的思维,是我们的功能有多大多好,是一个企业产品的地板,而一个牌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思维,是思考我们这一个牌子在客户大脑里有没有,有的话排名是多少,是第一还是第二。最好是能够摸石头过河。自己的牌能够与一些客户头脑之内的超级符号统一起来。
3、大C思维。整个产品不再做功能,而只是做客户体验与感觉,让客户感觉很自在与舒服,这里就是做奢侈品的思维模式,LV的皮革包在中国生产成本是50元人民币,而贴牌子之后就是5万元人民币,然后每一个女生拿出去就感觉超级有面子,这里的大C客户,要买贵的,不一定要买对人,产品 的价格越来越高反而销售越来越好,产品不行,宁愿拿去焚烧也不会降价。
三、D型思维,用户痛点思维,这里也有小D,中D与大D之分。
一个稳定的企业,他主要的产品,一定要有建立在用户的痛点之上,当然是用户此时此刻一直在痛,而不是我们站在企业主的角度与一个技术官的角度,认为客户有痛点。这就叫着专家痛点,简称为专家病。
1、小D思维,也就是专家病思维。其中一个经典的误区就是扁鹊见蔡桓公的例子,作为专家的扁鹊同志一见到蔡桓公,就从专业的角度说你有病,不治就会变深,这就是进入到专家病之中,桓公大人立刻大怒:TMD,你才有病。医生就是专门治不病人的作为自己的功劳。于是一拍两散。最后两者都损失:桓公死了,专家也变穷了。
2、中D思维。阿是穴思维:而具备痛点思维的营销型医生就 孙思邈 ,他在病人病灶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是这里,是这里了。”医者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程转好。于是把这一个特别的穴位命名为“阿是穴”。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这里 孙思邈 与扁鹊的关健点是前者在不停的捏患者,说痛的是患者,而后者说痛的是专家自己。患者痛就会找医生 。医生说痛就只能够忙着找病人。医生找病人跑断腿,而病人找医生张张嘴。
3、大D思维,就是福建莆田系医院的一些思维,病人被蚊子咬一个包,有一些痒,但是不痛,这不要紧啊,莆田系的专家与医生们会过来,把病人的这一个包割开一个口子,然后问他痛不痛话题运营?还是不痛,那没有关系,再抹一些盐上去,这样痛了吗?哦,痛了,很痛吗?这是恶性肿瘤,赶急回家去办后事吧,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些国外的肿瘤药,五万元一颗,你要吗?
五,E型思维:生态链思维,
他的产品,不是一个单品,有单价向外销售,整个产品就是一个产品链,至少有三类产品,就象这一个大E有三条线,下面一条就是前端产品,这一类的产品是不赢利,甚至是完全亏损,主要是为了做流量,做入口。吸引客户。
中间这一条E线就是做中端产品,做客户粘性,他把一些基础来的客户转化到中级客户之中,于是就能够精心在这一些有价值的客户上做作服务,这里就不再是产品思维,而进入到客户服务思维之中。从而获得客户的好评与口碑。
最后一条线是他有一定的中级客户,就可以转化到高级客户上来,做高端产品。有一定大的收入,为成利润的赢家,在明显的前端,他不赢利,从而让整个市场无钱可赚,让其他同行无法进入,而在中级产品有好评,把赢利都隐藏的他人无法看到的后端里。
话题运营
话题存在的目的:为用户UGC铺陈必要的场景话题运营,降低用户的思考成本话题运营,让用户有话可说,同时也让UGC更聚焦,更符合产品内容定位。
话题可以帮助: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传播。
1.从内容产出角度:如何策划选题?话题由运营还是由用户发起,哪种方式更好一些?用户为什么愿意来参与话题?如何稳定话题的参与转化率?
2.从内容分发角度:优质话题内容如何曝光?仅仅在话题页面能看到吗?如何延长话题的生命周期,而不是一次性消耗品?
3.从内容传播角度:话题有可能跳出产品已有用户,进一步扩大传播效应吗?话题营销是怎么玩的?可以做成事件营销吗?
话题的选择:三原则(蹭热点、低门槛、争议性)、两技巧(提问式、具象化)、一特色(产品特色)。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话题还是参考PGC来引导。
QA:如何提升话题参与转化率?
运营引导:话题文案+优质的帖子预埋。
激励模式:反馈、流量、荣誉、物质。
QA:话题分发?
话题内容成为产品基础内容单元
话题产生的内容不应该只是沉淀在话题页面,也需要和产品核心场景实现打通,让用户在话题互动中产生的优质内容成为产品里的基础内容单元,这既是对内容生产者的激励,更满足了产品的内容需求,实现了优质UGC内容沉淀,铺垫氛围。
比如微博话题页面的内容,也可以展现在信息流,同时在搜索、个人主页都能看到,形成完整的闭环。
话题要注意内容的复用性,培养用户消费,完成一种内容的沉淀和推荐机制,让话题得到持续消费和参与。在产品上将话题作为内容推荐机制,有几种常见做法:
个性推荐:建立话题的关注机制,并实现基于关注话题新内容的分发话题运营;
热门推荐:通过话题的热度排行榜等实现机器推荐;
关联推荐:历史相关话题之间的相互推荐;
QA:话题营销?
事件营销需要话题运营者对身边的社会热点和大众情绪演化有一定洞察和敏感度,善于捕捉苗头,并展开联想,才有机会做出引爆话题。
跨界营销:品牌联动,精准匹配
话题策划:运营围绕有热点、有争议、有深度的话题,进行讨论/pk/弹幕等形式的场景化包装策划和传播,以完成引新、留存、促活、转化、品牌的运营目的。
- 策划的话题需要具专属社区特色
- 策划的话题需要让用户分享干货
- 策划的话题需要转化为内容单元:用户在话题互动中产生的内容本身是可以成为产品里的基础内容单元,就像小红书的话题策划用户分享的内容是可以被添加到 信息流 的笔记。
1. 运营独立开发或者重复使用话题某个话题讨论工具:直播贴、话题贴。
2. 需要提前进行宣传预热,让目标人群周知该话题。
3. 结合数据进行分析维护。
文章链接:
文章链接:
如何做好简书专题运营?(从运营角度分析)
文/ 沈小四
作为一个专题运营者话题运营,经常会思考如何才能提高专题关注人数、投稿文章数量话题运营,研究如何做好日常运营以及社群管理等,慢慢地总结出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对专题运营者们(尤其是非官方专题运营者)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关于专题-获取关注
1.1 专题获取关注的来源
(1)PC端网页关注
PC首页中常常可以看到,被推荐的文章下面 可显示三个收录专题 。所以对于专题, 能否快速收录优质文章, 决定了其能否能在首页文章的推荐专题中出现,进而决定了用户能否直接关注。
一般我们的想法是去收录首页的相关文章,来丰富专题内文章的价值话题运营;这固然好,但是能在首页显示的文章,每篇文章的三个专题推荐位早已被占去。那如何才能实现在首页的文章中出现你的专题,那就要在首页之前的文章中去发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首页文章被收录的过程,一般过程为: 文章投稿→ 专题收录→ 编辑推荐→ 首页收录。
其中在“文章投稿→ 专题收录”、“专题收录→ 编辑推荐”是专题可以控制的。接下来会在1.2中具体提到如何从这两个过程获取目标受众关注。
(2)手机端关注
原理其实同PC端类似,只不过显示时只能为某个专题,具体显示哪个专题也和用户习惯有相应关系。
(3)微信群引流关注
这一步因为涉及到手动搜索和跳转页面,一般要经历的过程:微信群获取专题信息——跳转到客户端——进行搜索——页面跳转——找到专题——关注专题。
所以经历过这样冗长的关注步骤,真正由微信群转化的关注量相对有限,不过利用业余时间做一做,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1.2 专题获取关注的方法
专题从0到1做起时,因为关注人数的问题,用户大多不愿投稿,以致于刚开始专题获得关注的渠道有限。所以只能主动去获取关注渠道,小四推荐以下几种方式可做参考:
(1)获取首页文章内专题推荐的位置
首页的每篇文章都有 三个专题推荐位 ,如何获得这些推荐位呢?
话题运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专题初始,没有人投稿无法获得一手的优秀文章,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获得渠道,如以下两种方式:
有很多官方专题,它们每天接受投稿和收录的文章都比较多,比如:首页投稿、影视天堂、心理等官方专题。专题运营者可以时刻关注他们动态,如有更新文章及时收录符合自己专题的文章,这样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专题被推荐的可能。
但这样也有一些弊端,一是需要持续关注,花费的时间较多,二是对特定专题有效的文章有限。
上有很多大号,文章质量不错,更新频率也很频繁。可以随时关注他们的动态,在APP关注列表中随时查看,如果他们有更新及时收录。
大号们的很多文章被首页收录的可能性很大,那么专题在专题推荐位出现的概率就比较大;一旦出现,转化的关注量是相当可观的。
(2)寻找竞品专题
在的首页中搜索专题关键词,比如专题《我的大学》,那么就可以在关键词中搜索“大学”、“大学生”、“大学学习”、“大学生活”等,这样就可以跳出一些竞品专题。
寻找到竞品的专题后,只要它们收录的文章你都收录,以这样的方式吸引目标群体对该专题的认知,进而关注该专题。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这种方式稍有不妥,但是宏观来看竞争形态一向如此。专题从零做起,哪一步都是举步维艰的,若具有一定用户基数后便可正常运营。
(3)与相关专题合作
这个有相应门槛,因为要看其他专题有无合作意向,但是一旦谈拢就可以省很多时间。
具体方法: 因为很多专题可以添加副主编,所以如果你们两个专题选择合作,可以添加副主编,这样你在审稿的时候就可以在两个专题同时收录这篇文章,那概率就会增大很多。
(4)微信群引流关注
在微信群中发布专题信息,寻找志同道合的简友,若有感兴趣的同学,就会直接进行关注。就像全国会的各个地方专题,均在的各个专题群中发布过相关专题信息,如:北京市专题、上海市专题、山东省专题等。
小四也尝试过,发布《我的大学》专题信息后一般都有五六位同学私信加你,进而加群和关注专题。
第二部分: 关于专题-日常审稿
尽量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对于投稿《我的大学》的文章,一般满足主题明确,主次分明,1000字左右的都会收录,毕竟那每一个字都是某位同学在电脑面前一点点码出来,充满了不容易。特别是有时候看到凌晨投稿的小伙伴也是满满的感动。
小四懂得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被收录的欣喜,被拒绝的难过。所以专题运营者一定要认真阅读,用心对待每一位同学的投稿。
第三部分:关于专题-社群运营
虽然 《我的大学》 专题是一个非官方专题,但是一切都是按照官方的规定进行运营。建立的初衷就是为大学生们提供交流分享的社区,以及大学题材文章分享的聚合地。
社群成员1/3来源于私信主动入群;社群成员2/3来源于邀请,邀请的标准为: 投稿的文章达到收录的要求,主题明确,读完之后有所感悟。
因为小四现在业余时间有限,做得并不好,但是依然在努力中。
第四部分:小结
专题获取关注的方法总结下来就是两条:第一争取优质文章内的专题推荐位置;第二获得目标群体的认知、了解和关注。
专题审稿用心即可,切莫辜负每一位执著于文字梦想的同学。
专题社群运营有时间就找话题多互动,时间有限的话至少要做好群管理,保证社群环境的纯洁(除文章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外链)
写在最后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工作很琐碎,有的还很浪费时间。但是仔细想想,又有什么事情是简简单单呢?
其实,专题运营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如何做好内容平台的运营:掌握“爹爹”理论
一、内容运营工作框架-“DADA爹爹理论”
对于内容型产品而言,产品搭骨架,运营填血肉,技术给生命。也就是说运营的工作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认为,运营的工作主要包括:定义内容(Define)、获取内容(Acquire)、辅助分发(Deliver)和激活用户(Activate)4个方面。这四个词的首字母组合(DADA),用中文发音就是“爹爹”,因此我称之为“爹爹”理论。
下面我详细介绍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二、定义内容(Define)
定义内容平台的内容是运营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职责。
很多时候运营同学冲上来就是搞活动、做运营,而忽略了去思考更本质的平台需要什么样的内容。这样的结果就是平台内容驳杂,缺乏自己的特点和内涵,很多时候也谈不上用户粘性。
所谓的定义,就是用很细的规范标准,描述、穷举出可能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客观描述,达到大部分人通过描述就能理解所交代的范畴,这样的描述文档我们称之为标准,这个形成标准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定义。
那么我们怎么定义平台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呢?
通常是从目标人群出发,去发掘目标人群感兴趣的内容和不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从以下四个维度定义内容:
1. 质量标准-定义“坏内容”
所有的内容平台都有两条线:一条是审查红线,一条是平台的价值线。
通过这两条线我们就能对平台内容进行初步的规范化,下面我就这两条线做出解释:
1. 审查红线-客观低质标准
因为网络的马太效应和链接能力,一个小小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瞬间演变成轩然大波,左右舆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内容平台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平台上的内容合理合法,这也是内容平台生产的第一要务。
红线内容的内容通常是客观存在问题的,也就是违法的内容,主要包扣:色情、宗教敏感(部分国家有宗教问题)、政治(你懂的)、内容质量严重问题(比如视频没声音、没画面、文章完全没有可读性)、假消息等等。
当然具体的法律会因为不同的国家地区微调。
2. 价值红线-主观低质标准
对于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内容风格和调性,有些内容虽然能通过审查红线,但是与自身平台调性严重不合,这样的内容就需要挑出来避免鱼目混珠,破坏整个内容池的调性。
这方面的标准就很考验运营同学的判断了,什么样的内容才是适合自己平台的内容呢?需要经常更替以适应社区变化。
举例:两大短视频平台调性对比,快手的大部分内容在抖音里就属于不符合调性的内容,会被不推荐处理。
2. 内容标准-定义“好内容”
内容标准和质量标准某种程度上是相对的,质量标准是在定义什么是“差的内容”,而内容标准反过来是定义什么是“好的内容”。
由于不同领域的内容千差万别,通常我们会分内容的类型(文章、微博、视频、小视频、音频等)和分类(体育、新闻、健康等)来描述内容好。然后加上适当的分级就能够相对客观地制定出内容本身的标准。
举例:这里用的是一个简单例子,实际标准需要更多例子和更精准的描述,这里篇幅有限就进行了简化。
3. 创作者标准-定义好的创作者
创作者标题是在内容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对创作者的评级,如x级内容占比y%,低质内容占比低于多少,内容垂直程度高于多少,根据评价指标给予创作者对应的评级。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4. 品类标准-看清什么样的内容
品类就是指对站内不同内容进行分类,有新闻得、有体育的、有娱乐的等等,具体分类的粒度和准确度可以根据产品需要。
在定义完成之后并不是一了了之的,需要经常监控定义标准是否是与时俱进的,标准的执行情况如何,准确率召回率是否符合要求等等。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通过不同维度的内容定义,内容平台的运营人员就能对整个平台的内容质量、创作者质量和内容构成有一个感行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整个内容池突然清晰起来,这也为后面的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获取内容(Acquire)
定义好了内容后就需要去获取内容,通常内容来源主要有三种:
1. 商务合作
内容聚合平台最快速获取大量优质内容的方式。这部分的运营同学在很多公司也成为商务,
2. 平台创作
平台本身有自己创作内容的能力,比如视频三大站,中央电视台等,这里面有很多的编辑同学都是在创作内容。创作的内容的好处是使得平台获得独占内容,提高平台的内容壁垒。
3. 用户贡献-PGC/UGC
这部分运营的工作主要就是引导用户贡献内容,教育用户贡献更好更符合社区调性的内容。
4. 灰色抓取
如字面意思,好孩子不搞,呵呵。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部分的运营虽然做得事,针对的对象不同,但是目标非常清晰一致,就是找到不同用户更有效率地获取更多更好的内容。
四、辅助分发(Deliver)
有了内容之后,就要开始想着怎么把内容呈现给感兴趣的用户了。
现在机器个性化推荐越来越普及,运营同学能干预到的分发流程越来越少,是不是运营的重要性就降低了呢?
我认为不是的,运营同学对内容更敏感:对社区氛围的把控能力更强,有自己对优质(热门)内容的预判能力,对内容问题有发现能力,这些都是现阶段的机器无法做好的。
因此这部分我们讨论怎么在分发阶段发挥运营同学的力量。
1. 找到机会
找到潜在的内容机会是运营同学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2. 热点设置
马太效应的互联网流量中,头部的内容占据80%以上的流量,运营好头部内容就成功了一半。
还没火的内容哪些会火?什么样的内容在站内会火?这是机器最难判断的问题,也是运营同学最大的价值体现。
主要干预流量的方式有如下4种方式:
要闻:在重要的位置展现运营指定的热点内容;
推送:利用热点内容唤醒未打开APP的用户;
话题:通过设置话题,运营话题提高用户参与度,创造热点。
banner位/板块:热点内容特殊性质强曝光。
3. 价值观体现
运营会通过强曝光的方式把产品的价值观强制体现出来。
4. 优质内容池
发优质内容池是更温和的方式,运营挑选一些优质的内容进入池子,不一定会被强制曝光,但是会得到一定加权。
5. 发现问题
除了找到内容机会外,运营同学也要经常盯住产品的内容,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抽样:按热度、按交互、按负面反馈,按随机等等,找到内容,发现问题。还有就是从用户的维度抽样,发现问题后总结成大的分类逐一去修复。
五、激活用户(Activate)
运营帮助分发好内容的同时,我么希望内容平台的用户更加活跃地参与到内容中,发文、关注、评论、点赞和分享等。实验证明交互密度更大的用户留存也显著的好。因此运营同学另一块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运营活动让更多用户使用产品并参与到产品中。
1. 引入用户
拉新是流量世界里永恒的话题,一个好的拉新运营活动能够大大降低获客成本。通常拉新活动的形式有如下5种
激励型:通过给与拉新双方奖励来达到拉新目的,典型代表,趣头条的奖励拉新;
工具型:通过产品本身的工具属性给用户带来便利达到拉新目的,典型代表美图秀秀的新的拍照效果。
内容型:通过精彩的内容本身拉新,典型代表,抖音,快手。
社交网络型:通过社交网络的势能拉新,典型代表,微信。
游戏型:通过游戏性的活动拉新,典型代表支付宝的蚂蚁森林。
2. 活跃用户
新的用户来了怎么让他们留下来也是问题,最后一块工作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就是能长期持续地活跃用户。运营活动一时爽,一直搞一直爽。这里的可以做的形式就千变万化,不在这里细说。总的原则是找到能让用户参与的点,可持续的点,做深。
六、总结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描述了内容平台的运营在内容的定义、引入、分发和激活用户上全流程的主要工作要点。全面地覆盖了运营的主要工作,旨在从工作框架的角度梳理运营的工作内容,已期能够更深入地推动内容产品的优化。
希望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持续细化“爹爹”框架,指导运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