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洋鼓洋号表演视频(结婚洋鼓洋号)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式婚礼都有哪些讲究?
- 2、唢呐可以算得上是国粹,为什么现在却被禁止了?
- 3、娶媳妇洋鼓洋号在哪里
- 4、瑶鼓咚咚舞蹈多少人跳的
- 5、中式婚礼流程
- 6、本人不才,公司要搞年会,想求个相声或者小品,要搞笑点的,一到两个人演就好了
中式婚礼都有哪些讲究?
你好婚庆洋鼓洋号表演视频,很高兴能帮你。
虽然很多, 但很值得参考哦
中式婚礼特点
传统婚庆洋鼓洋号表演视频的中式婚礼以古朴,礼节周全,喜庆,热烈的张扬气氛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许多外国的新人,格外钟情于此种形式,也是中国北方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汇粹。
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开始,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几十人,很是壮观。
现在的花轿已经不多了,所以如果要举行此种形式的婚礼,一定要提前预定。在一些婚庆公司可以提供这类服务。要选在公园里或是避开交通要道的场所,给自己的花轿留有充分空间,因为颠花轿的场面会引来大批观光者,造成交通堵塞。
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改乘花轿。
婚礼筹备流程
婚礼前一个月:
与主持人沟通婚礼形式和内容。确认花轿,服装,婚宴地点,场景装饰等细节
提前二周:
通知亲朋好友,并告之婚礼形式。希望他们也能身着中式服装,真正体现民族特点
提前一周:
安排化妆。场地布置,婚庆用品菜单酒水等细节,提前一天,与轿夫,主持人,摄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一下,演练一下当日过程。
婚礼当日流程:(时间设计供参考)
8:00新娘化妆开始,新郎准备更衣
9:00新郎乘坐花车迎接新娘,花轿等已准备完毕
9:30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得登上花车
10:00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颠轿,在乐队伴随下,向婚礼地点进行,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设置欢乐球或彩带横幅,在锣鼓手的敲打声中喜庆热烈场面尽展风采
11:00新人下轿迈火盆,跨马鞍,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
11:08婚礼开始,新娘更换服装,为来宾敬酒
13:30婚宴结束
新人入洞房
中式婚礼之必备习俗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大红花轿根据古礼,新娘拜堂后被送入洞房,再揭开喜帕,才会知道自己未来的伴侣是如何模样。那种心情,现代轿中人肯定无法体会。或许,只有看到对方身着古装时的有趣模样才会眼睛一亮吧。
各类小道具一共有火盆、马鞍、弓箭、喜烛、金秤、喜帕、剪刀、麦斗、尺子、果盘、茶杯、合卺酒、双方信物等十几样东西。
中式婚礼之必备九要素
1、红色桌布让你的婚宴餐桌看起来更加喜庆。
2、共同点燃代表爱情的红烛则把婚礼引向高潮。
3、带着凤冠霞佩的新人泥偶给婚礼带来活泼的气氛。
4、运用一些红色的浆果作为点缀使宴会的布置更有层次感。
5、红玫瑰当然是中式婚礼上首选的鲜花。
6、一个用鲜花装点的迎接牌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7、不论你选择什么样的婚礼蛋糕,不要忘记在桌面上洒满红色花瓣,这能让婚礼的气氛统一。
8、在重要宾客的面前放置小桌花是让来宾感到你们诚意的好方法。
9、最后,送给来宾一款具有浓浓中国风的喜糖吧,他们一定会对你的完美中式婚礼留下深刻印象的。
中式婚礼之必备礼仪
新娘出嫁当天,吃完午饭,夫家派轿子到新娘家接新娘。一般两三点可以到夫家。(跟现代婚礼不同,那时候是派媒人领着轿去接新娘,新郎不同去。)
新娘在家里梳妆打扮后,头戴凤冠就让媒人领着上轿。(长江以北地方上,新娘头上还要盖块红喜帕,而长江以南,如那时的台州,新娘是不盖喜帕的)上轿之后,新娘就暂时不开口说话。
新娘坐的花轿做得很精致,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的新娘,而新娘可以透过一层薄纱看到外面的人。花轿一般由两人抬着,花轿前头由乐队领先。清末时候迎亲的队伍一路有吹笙、打鼓的乐队伴着前行;到了民初,就改用洋号、洋鼓的乐队。
花轿的后面跟着新娘的嫁妆,共有“八扛”、“八担”。“八扛”是两人扛箱,因为像瓷器、大盆小盆之类的易碎品,必须靠两人扛着。“八担”是一人为一担,挑的是木桶、木盆之类的木制品及被褥。(其中那被褥一共有八件套,这八件套的说法倒一直存留至今。)
到夫家后,举行婚礼仪式。
那时每家每户都有天井,在天井内放上两张叠桌(一张叠桌是由两张八仙桌上下叠起来的)。叠桌上要摆放杀好的猪、羊等供品,用来祭天地。(这是富人家的准备的供品,经济条件差的人家,就用糕粉做的猪头、羊头来代替。)
穿过天井,要进入喜堂。喜堂中间也摆放一张八仙桌,新郎新娘一起点着桌上的香烛。这时候,傧相(也就是现在司仪)开始主持拜堂仪式。傧相念: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新人必须跪下叩拜,然后每一拜都要起身,等到第三拜时,新郎的父母会上前扶新人起身。(电视剧当中,新郎父母会坐在大堂的椅子上,而陈老先生记得那时台州一带,父母只是站在边上的。)
拜完之后,傧相陪着新郎新娘到新房稍作休息,接着就开始酒宴,新人们要依次向长辈们敬酒。完毕后,新人回到新房,酒宴散时由新郎的父母送客人,发还部分礼金并送上红鸡蛋。
接下来,到晚上九点左右,新人的朋友们要开始闹新房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傧相会宣布闹新房结束,让大家离开新房。(这必须要傧相说,新人是不能赶大家的,那样就不礼貌了。)
次日早上,新娘要敬茶(高丽人参茶等)给父母,父母则会送新人红包。然后依次向其他长辈敬茶。
第三天,也叫(望三日),新郎带着新娘回娘家。新郎要拜会丈人、丈母娘。新娘向母亲汇报夫家的一些情况。这一天,新人早上去,晚上回。
过了这三天,新人们就开始进入正常的生活了。
中式婚礼花销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中式婚礼提示:
1.车辆依然需要在都市中,可能新娘新郎家距离较远,一般都是将新娘接到离婚宴地点不远的地方,再换乘花轿
2.既然是中式婚礼,就一定要做到:"地道"。服装,化妆,场景,道具,都要与婚礼内容吻合,切不可亦中亦西,不论不类,失去传统婚礼的风采。
3.懂得中式婚礼的婚庆主持人不多,而且此类婚礼讲究甚多,礼仪繁琐,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士替您操办。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唢呐可以算得上是国粹,为什么现在却被禁止了?
唢呐在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文化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撑场子的乐器。如今要禁止吹唢呐了,这在农村人眼里看来就是要砸场子了。你说人家谁还会愿意?毕竟,谁都躲不过一个死,谁家都有办丧事的时候。办丧事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害怕的感觉,但是唢呐一响,这种感觉就没有了,吹唢呐也是给活人壮胆。
吹唢呐是一种传统风化,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这个我觉得是不应该禁止的,这也是对地方风俗的一种尊重。如果说需要禁止的,那应该是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洋鼓洋号,很多人办丧事都请洋鼓洋号了,这些舶来品,并非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并且洋鼓洋号逐渐要演变成一种攀比的风气了,老王家请洋鼓洋号,老李家也必须要请,老张家看到别人都请了,自己不请也不行。而且洋鼓洋号不能表现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在丧事上响彻一首欢快的交响乐,这肯定于情于理都不符,但是农村人也没办法,碍着面子,必须请,还要多花好几千块钱。
洋鼓洋号还带着表演队,在丧事上表演各种节目,大部分都是博人眼球的低俗节目,惹得众人哈哈大笑,你想想,别人伴着丧事呢,悲伤着呢,你这边还这个高兴,这合理吗?还有洋鼓洋号还会现场讨要红包,红包给的少了,当场都会给主家难看等等等等,这都是与中华美德完全背道而驰的玩意。所以与其禁止传统的唢呐,还不如禁止洋鼓洋号。
娶媳妇洋鼓洋号在哪里
婚庆公司。洋鼓洋号方言的话就是敲锣打鼓,婚礼时如若想要洋鼓洋号,可以联系婚庆公司,说明想要中式婚礼,就可以在娶媳妇的时候,敲锣打鼓了。婚庆的意思其实就是指婚礼的整体策划了,当然大部分的婚庆公司都是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的服务项目。
瑶鼓咚咚舞蹈多少人跳的
世事沧桑成瑰宝婚庆洋鼓洋号表演视频,群艺非遗重传承。
——赵明华
01江华火车站前铜铸长鼓-2.jpg
走进“神州瑶都”江华瑶族自治县,处处可见长鼓的影子:沿公路从湖南、广西、广东三个方向进入江华,最醒目的标志就是路两边高竖的瑶族长鼓雕塑婚庆洋鼓洋号表演视频;进城主干道瑶都大道旁的路灯都是一个个小长鼓造型婚庆洋鼓洋号表演视频;进入县城沱江镇,在最繁华的阳华路-江华大道三个地段:中心花园、寿域路口、火车站广场,分别矗立着三座以长鼓为主题的城市雕塑:《长鼓神韵》《瑶韵》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铸长鼓……长鼓声声,飘荡在瑶山蔚蓝的天空,唤醒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
长鼓是瑶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本土文化学者说,要真正了解长鼓,还得到山里去。
日前,在江华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忠林、盘艳明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江华大圩镇文明村,探访瑶族长鼓舞传承人赵明华老人。
03-2.jpg
长鼓之乡话长鼓
文明村是一个瑶汉杂居的小山村,坐落在湖南与广西交界的群山之中。地方文献记载:“村庄山岭围绕,好似围篱,因而得名‘围篱’,后雅化为‘文明’。”走进村寨,四望皆山。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使传统文化能够得到较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赵明华的家在一个山坡高地上,进门就见堂屋上首神龛上供着一对颇有些年头的长鼓。赵老说,这对长鼓伴随婚庆洋鼓洋号表演视频他30多年。鼓身被摩挲得油光发亮,依稀可辨他早年用毛笔写的瑶家迎客歌:“抬头得见贵客到,手拍长鼓门外迎。三生有幸龙华会,接入龙华共取经。”村里还保存着一对上百年的长鼓,是他已过世的师傅,有“长鼓王”之称的李根普传下来的。
赵明华今年78岁,是瑶山里土生土长的一名乡村小学教师,退休前几十年工作生活半径没有超过10公里。他所在的大圩镇是“长鼓之乡”,逢年过节有打长鼓的习俗。他从小受环境熏陶就会打长鼓,后来正式拜师向李根普学艺,成为新一代“长鼓王”。2008年,江华瑶族长鼓舞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赵明华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竹林掩映的屋前坪,赵老跟记者聊起瑶族长鼓的来历:传说瑶族始祖盘王晚年一次到山里打猎,追野山羊坠崖死在空桐树下,他的子孙就用山羊皮和空桐树做成长鼓,在祭祀时反复敲打,以示不忘祖先。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了独具瑶族特色的民间舞蹈,不仅乐器制作取材于大山,长鼓舞基本动作中大多也反映出山居民族的特点,如金鸡展翅、山羊反臂、画眉跳笼、古树盘根、扫地梅花,还把打猎、砍树、盖屋、打糍粑等场景融入舞蹈动作,非常贴近生活,广受群众喜爱。附近村寨每当过节、贺寿、盖新房、庆丰收、祭盘王等庆典礼仪时,都要请赵老师带他的徒弟们去打长鼓。
在记者查阅的零星史料中,历史中的瑶族长鼓若隐若现:瑶族“圣经”《评皇券牒》云:“秋冬祭拜盘王,伊十二姓子孙,摇动长鼓,吹笛笙歌,引出大男小女,托手把臂,身着花衣花裙,惊天动地,歌唱不绝。”宋诗《踏盘曲》曰:“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云雾将军树。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在更早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九歌》中吟唱:“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张劲松结合长鼓舞、伞舞和瑶族织锦中的八角花纹研究认为,长鼓起源与太阳树神话相关,反映了太阳崇拜与盘王祖先崇拜的复合。本土瑶族学者周生来研究认为,瑶族长鼓舞起源于瑶族宗教祭祀,是瑶族宗教祭祀中的重要仪式、重要器具和瑶民社交的重要方式,凝聚了民族情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支长鼓,凝结着瑶族的集体记忆和族群认同。因此,在湖南江华,广东连南、连山,广西富川,金秀等瑶族县,瑶族长鼓舞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07-2-2.jpg
长鼓声声走四方
在瑶山里,瑶族村寨过节时打长鼓,跟汉族的耍龙舞狮一样,图个吉祥喜庆。文明山的长鼓在湘桂边界一带的村寨中一直都颇有名气。赵明华说,解放前他师傅每年过春节都去附近寨子打长鼓贺年,每家都有红包给,毫子拿了一路。正月初一带着长鼓出去,到十五还回不来,极受欢迎。后来破四旧被视为封建迷信禁止过较长一段时间,改革开放后长鼓舞习俗再度恢复和兴起。1988年,他和师傅去郴州一个国际瑶族文化研讨会表演长鼓舞,有个美国人出价两万美元要买他们手上那对百年老鼓,他们没有卖。他师傅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卖不得。2001年,中央民族歌舞团瑶族舞蹈艺术家赵湘在北京举办《婚庆洋鼓洋号表演视频我从瑶山来》舞蹈专场演出,专程请李根普、赵明华师徒上台表演了一段长鼓舞,让古老与时尚同台对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产生较大反响。
在家乡当乡村教师期间,赵明华工作之余留心搜集散落在民间的长鼓舞和瑶歌资料,整理出长鼓舞72套基本动作,收集长鼓舞曲2000多首。20世纪80年代,江华文化馆对李根普、赵明华等民间艺人传承的长鼓舞继续收集整理,编辑成《江华瑶族民间舞蹈集成》一书,成为规范教程。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后,赵明华比他退休前更忙了。近年来,随着江华打造“神州瑶都”品牌,以及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日益重视,赵明华经常应邀到县内外甚至省外去登台表演,乐此不疲,每年参加表演上百场。
在赵明华家堂屋的墙上,贴着几张很显眼的红纸,上面是他自己写的十来首瑶歌歌词:“多谢各级党政府,谢党光辉照寒愚;诚心做好传承事,天缘有幸再来游。”“海峡两岸紧相连,炎黄子孙一脉承。咫尺天涯初相见,且将长鼓诉亲情。”……这是他赴北京、台湾等地传播长鼓舞文化归来的心声。2012年1月,赵明华父子应邀参加在台湾台中市创意文化园举办的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把瑶族长鼓舞的魅力传播到海峡对岸,增进了民族文化交流。归程中,赵明华在双牌大山遭遇意外车祸,头部受伤昏迷住院抢救,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现在脑袋上还有明显的凹痕。出院后,他仍然一如既往热心地传播长鼓舞,只是很少上场了,更多地是去指导教学或担任长鼓舞比赛评委。他说:“现在年轻人跳的长鼓舞,很多不是原来的模样了。应当先学好传统长鼓舞,这才是长鼓舞的根啊!”
10欢乐长鼓.jpg
千年传承有后人
30多年来,赵明华在自家老屋前的晒谷坪上开办“长鼓舞课堂”,除了教会自己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组了个家庭长鼓舞队外,村里的年轻人只要愿意学,他就无偿地教。几十年下来,教的徒弟不少,但村里打长鼓的还是不多。“好多都出去打工去了,说打长鼓又不能当饭吃,沉不下心来学。”赵明华有些失落地说。
他回忆原先跟师傅学艺的经历:“我们拜师要烧香化纸请盘王的,还要给师傅打红包,多少随意,但心要诚。师傅口传身教,没有书可学。考技艺时要到八仙桌上跳,在桌子上换位拜四方,既要打出风度,又要保持平衡。以前传男不传女,现在改革开放男女平等了,我们男女都教,这个可以跟盘王解释清楚。只要想学的我都教,要把它一代代传下去。”
长鼓舞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后,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赵明华把自己的传承基地从家乡文明村延展到大圩镇乃至全县,还经常应邀到县民族艺校授课教长鼓舞。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赵旺生和赵能文走上了两条不同的传承之路。在大圩镇二小当老师的大儿子赵旺生,除在学校传承原生态的长鼓舞外,还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自编长鼓操,既保留长鼓舞精髓,又更易懂易学易传,在瑶山各个校园之间广泛传播。而三儿子赵能文则组建了一个民间演艺团队,长鼓唢呐和洋鼓洋号“混搭”出瑶歌瑶舞的新感觉,并通过微信推广传播,在附近乡镇很吃香,隔壁广西的各乡村遇红白喜事也经常邀请他们去表演。
2016年,在江华对口扶贫的中南大学成立江华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基地。通过向赵明华等传承人拜师学艺,中南大学师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研制了120余件长鼓文创产品,创编了长鼓舞广播操。2019年3月在长沙校园里,千名中南学子同舞长鼓操,视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展示出了传承的力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目前江华长鼓舞爱好者已达数千人,除县民族歌舞团外,县瑶族长鼓舞协会、尤棉歌舞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涌现,《鼓舞盛世》《瑶池鼓韵》《长鼓广场舞》等自编节目在日常群众文体活动及县内外文化交流展演中频频亮相并获奖,还将瑶族长鼓舞推向了北京、厦门、香港、澳门……
回到县城,记者在江华火车站前广场,凝望广场正中巨大的铜铸长鼓,背景是连接山里山外的火车铁轨,远景是巍峨的大山,仿佛听到鼓腔里传出雄浑的声音,久久地回响在南岭大地上。长鼓正下方的基座上,镌刻着一个古朴的图腾印,和曾任江华县长的瑶学专家李祥红所作《瑶族长鼓铭》,诉说着这个山居民族的心音:
擎天一举,南岭之麓。敬拜长天,俯瞰大地。昂然精神,庄严圣物。聆听之,远古韶音神韵;仰望之,当今梦想激情。黄河起步,风雨兼程。过了一山又一山,进取一步又一步。斩除羁绊,冲破闭塞。万众一心,奋发激昂。瑶歌声宏,长鼓劲舞。欣欣向上,生生不息。神州一片和春,瑶山万载瑞祥。
中式婚礼流程
婚娶之礼。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一、传统中式婚礼特点
人们喜欢传统中式婚礼的古朴,礼数,喜庆。尤其是许多外国的新人,格外钟情于这种形式。花轿可谓是传统中式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花轿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四人抬,八人抬二种。且有龙轿,凤轿之分。除去轿夫,还有笙锣,伞,扇等。轿队的数量庞大,尤其壮观热闹。现如今已经很少看得见花轿了。因此如果要举行这种形式的婚礼,一定要提前找人预定。婚庆公司一般会有花轿这类服务,举行花轿仪式时一般选在公园或者人较少的场所,因为花轿的场面十分热闹,围观者众多,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披上红盖头的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新郎用红绸带牵着新娘登上花轿。
二、婚礼的筹备过程
婚前一个月:与策划人商量婚礼形式和内容。确认花轿,服装,场景装饰等细节
提前二周:通知宾客,并传达婚礼形式。希望他们着中式服装出场,融合婚礼的形式
提前一周:准备好化妆,布置场地等事宜,以及结婚所需物品等细节,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与轿夫,司仪,摄像等一起到婚宴地点进行彩排。
婚礼当天流程
婚礼当天流程:(仅供参考)
7:00新娘开始化妆,新郎更衣;
8:00新郎迎接新娘,准备好花轿等事宜;
9:00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上红盖头,开始接亲活动,最后跟随伴娘,由新郎手中的红绸带带着走,登上花车;
10:00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在音乐的伴随下,向婚礼地点前进,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装饰欢乐球或彩带横幅,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
11:00新人下轿迈火盆,跨马鞍,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
11:20婚礼开始;
12:30婚礼仪式结束,新娘更换旗袍,向宾客敬酒。
三、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习俗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新娘由兄弟背上轿子。但是现代多为独生子女,可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背也多改为抱了。花轿基本上是一种形式,因此通常为了节省时间只走一小段路程。除非新娘家离新郎家确实近,不然整个婚礼的时间都花在花轿上了。一般来说新人要给轿夫准备红包,否则新娘就要遭罪了。
跨火盆和射箭:古代的新娘需要跨火盆,现在却都是媒人搀扶着新娘直接跨了。在下轿之前,新郎还要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驱除新娘在路途中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跨马鞍,征兆着新人婚后合家平安;接下来由新郎用缠着红布的秤杆掀开新娘头上的盖头,紧接着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一是喝交杯酒,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这时新娘一般眼睛红润,新郎表情严肃,场面十分感人。在喜庆的氛围中夹杂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一般都是将洞房里的事展示出来。比如说结发,本应该是新人在洞房时相互剪掉对方的一些头发,作为彼此的信物留作纪念,现在已经演变成当众展示了。最后由双方的母亲一起点燃龙凤烛,新人交换信物,媒人赠送蹄膀,礼成。
四、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元素
服装选择凤冠霞帔是必需的,大红衣服穿在身上充满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新郎倌身着蟒袍玉带,相比黑西装而言,透露出一种富贵气。在古代,新娘拜堂完送入洞房后,揭开红盖头,才知道自己丈夫的模样。当时的那种紧张,好奇,忐忑心情,现代人肯定是无法体会的。各类小道具一共有火盆、马鞍、弓箭、喜烛、金秤、喜帕、剪刀、麦斗、尺子、果盘、茶杯、交杯酒、双方信物等十几样东西。
五、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九要素
1、传统中式婚礼充满了喜庆色彩,红色桌布实乃点睛之笔。
2、新人一起点燃象征爱情的红烛把婚礼气氛引上了高潮。
3、身着凤冠霞佩的新人泥偶给婚礼带来活泼的气氛。
4、为了使宴会的布置更有层次感可以加上一些红色的浆果作为点缀。
5、中式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因此鲜花的首选最好是玫瑰。
6、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是用鲜花装点的迎接牌。
7、婚礼蛋糕上可撒些红色玫瑰花瓣进行点缀,衬托主题
8、为了表示诚意,可以在重要宾客面前放置小桌花。
9、喜糖可根据包装选择,送给宾客一款具有浓浓中国风的喜糖,给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礼仪
六、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礼仪
新郎在新娘吃完午饭后,派轿子到新娘家接新娘。一般两三点到夫家。
新娘梳妆完毕后,头戴凤冠,披上盖头,让媒人领着上轿。上轿之后,新娘暂时不能开口说话。
新娘坐的花轿十分别致,外面是看不到新娘的,而新娘可以透过薄纱看到外面。花轿一般由两人抬,花轿前头是乐队。清末,迎亲的队伍一路还有笙、鼓的乐队一起前行;到了民初,就改用洋号、洋鼓了。
在花轿的后面是新娘的嫁妆,共有“八扛”、“八担”。“八扛”是两人扛箱,因为箱子里都是瓷器等易碎品,必须靠两人扛着。“八担”是一人为一担,挑的是木桶、木盆之类的木制品及被褥。被褥一般为八件套,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习俗。
到新郎家后,开始婚礼仪式—拜天地。
拜完天地之后,新郎新娘休息一会儿,接着开始敬酒,新人要一一向长辈敬酒。完毕后,新人回到新房。宴会结束后,由新郎父母送客,发还部分礼金并送上红鸡蛋。
晚上八九点,新人的朋友要开始闹洞房了。傧相会在一个小时以后宣布闹新房结束,让大家离开新房。
婚后第一天,新娘要早起向父母敬茶,父母则会送新人红包。
婚后第三天,也叫望日。新郎带着新娘回娘家。新郎要拜访岳父岳母。新娘告知母亲婚后的情况。这一天,新人早去晚回。
过了这三天,新人就开始步入正常的生活。
本人不才,公司要搞年会,想求个相声或者小品,要搞笑点的,一到两个人演就好了
1.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
拣起狗来砍砖头,倒叫砖头咬了手。
有个老头才十九,嘴里喝藕就着酒,
从小没见过这宗事儿,三轮儿拉着火车走。
哎!您听这象话吗?!
今天啊,我给大家说段单口相声,这里面啊就有这么一个不象话的人。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这事啊发生在清朝时候。说呀有这么一大财主,家财万贯,在北京城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这老头呢,有俩儿子,大儿子不管办什么事都十分的沉着冷静,为人非常的干练。这老二呢?为人到还可以,就是有个小毛病,好和口小酒。他好到什么分上呢???他把那床头上吊一个酒葫芦,晚上睡醒了就打开葫芦喝几口,上厕所也不好好上,把厕所门口放个酒坛子,上完厕所他都得喝上几口!!!
就这么着,他是天天喝天天醉,天天醉天天喝。
终于有一天啊,老头子不行了,得了重病,马上就要咽气了。他把俩儿子叫到跟前,嘱咐完了后事,把大儿子单独留下了,和老大说:“我就要不行了,我临终最大的心愿就是叫你弟弟把酒给戒了,咱们家纵是有万贯家财也经不起他这个喝法啊!!!”老大点头称是。老头子说完就死了,俩儿子把老头的后事办完,老大就开始着手给兄弟戒酒。有人和老大说啊,老二这是撞上酒魔了!!!得请老法师做法驱魔,老大就相信了,叫我说啊,这就是病急了乱投医。花重金请了一帮法师,没成想这帮人是一帮二把刀啊,整天在家里念那个《葡萄经》。那位问了什么是《葡萄经》啊???其实就是骗子念的那:“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啊,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念唱)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些什么!!!
就这么着,驱魔没成功,叫老大把那些人轰出去了。又有人说老二这是身上招酒虫子了,得晒酒虫子。三伏天呢同志们,就把个大活人用绳子吊起来晒啊,那受得了吗???甭管受的了受不了,老大是真下狠心了。结果还是不行。又不了了之了。
要不说呢,还是老大聪明,他叫人找了口大海缸,这位又问了什么是大海缸呢???大海缸就是早年间五六个壮汉才能搬动的大水缸。说找这么个大水缸干吗呢???您别急啊,听我慢慢讲啊!!!老大弄这大缸装进去满满一缸陈年好酒啊,装好了就把老二仍进去了,还弄了口大磨的磨盘把口给盖上了,然后又贴上封条,封条上写着:“哥哥上封只为戒酒,封起酒戒醉死活该”。这弄好后就走了,这可把老二高兴坏了,终于可以大喝一顿了,他在里面一边喝一边还唱:“醉死我不要紧啊,埋在那酒坊边呀,闻这大曲的香啊,我快乐就似神仙啊”!!!(唱),您听听这词还不错。可是老二他媳妇在家坐不住了,这要是把当家的醉死喽她还活不活啊!!!连夜就跑到那水缸边上,敲敲水缸,“当家的,你没事吧”?老二一听老婆来了,还乐了,“嘿嘿,老婆大哥封条不必开,你若是还有夫妻情,给我拿块咸菜来”!!!
他老婆一听 嘿!!!你怎么还喝呢???
2.军阀韩复渠之老子
我说说,您听听。
说这个韩复渠啊,老家是河北霸县,在家是个大孝子,后来到了山东当上了土皇帝,可是还是不忘本。
有一次啊,韩复渠他老爹过生日,韩复渠为了叫老爷子高兴,特意叫人呢把老头从河北老家接到山东。在自己的府内是大摆宴席,又是唱戏,又是杂耍。把老头高兴坏了,一时兴起,非要叫唱戏的来一段《关公战秦琼》,这咱就不说了,因为侯宝林老先生曾经说过,今天咱但讲讲韩复渠他爹这一段。
要不说呢,有什么样的儿子就有什么样的老子,这韩复渠他老爹刚到韩复渠的府上是看什么都稀罕,老头过生日当天呢,韩复渠打电话统治山东境内的乡绅贵族来给老头祝寿,老头子看见儿子打电话,就对这电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玩意怎么还能说话啊???这真是:“黑黑一间房,轻易不开窗,你去摇一摇,捉你里面藏啊”!!!(老式电话,通过摇手发电)。老头子看儿子几个电话家里就来了那么多人,再几个电话家里就摆上了酒席,心想这可是个好东西,对着它摇一摇,再喊两句就能有好吃的啊,这可了不得啊!!!
老头子过完生日就和儿子说:“小子,你的孝心老子知道了,爹啥也不想要,你就把桌子上的小房子给爹带回去就行了”!!!韩复渠不知道老头子是什么用意,也不好多问,就把电话给了老头子。就这么着,老头抱着他的宝贝回了老家。
结果我不说大家也明白吧!!!
3.军阀韩复渠之“小道”“大盗”
一九三0年,蒋介石调韩复渠到山东省任主席。到了山东后,韩复渠被人们戏称为“韩青天”。因为他经常坐在省政府大堂上审问盗窃犯、毒犯、赌徒等各种刑事案件,对司法越俎越庖,而且他审案并不根据法律,全凭个人喜怒,任意胡为。他审案时,两旁站立着执法队军法官等,他点名让犯人站在堂口,定睛看一、二分钟,给犯人相面,观气色,不多开口。他用右手向下一掳,再把手向右边一伸摆,执法队兵士就把这个犯人拉到右边站着,用准备好的行刑汽车拉去枪毙。如果他右手向上一掳,再把手向左边伸摆,执法队就把这个犯人拉到左边站着,这是被认为无罪,准备释放的。不管有多少犯人,他都这样相面、观气色、掳手示意完事。
有一次,山东省政府参议沙月波雇用的一个叫小道的听差,当时才十五岁,沙参议派他去省政府给秘书长张绍堂送信,当时正值这位“韩青天”坐堂审问一批盗犯。小道一时好奇,站到大堂右边看。执法队竟把这个看审案子的小听差也推上行刑汽车。这个孩子吓得大声喊叫:“我是送信的!”韩复渠听见就问什么事?执法兵说:“报告主席,他说他是送信的。”韩立即回答说:“送信的也该枪毙!”原来“韩青天”错误地认为是他是给土匪送信的。孩子吓得再也说不出话来,就这样被糊里糊涂地被拉出去枪毙了。事后,沙月波等到吃午饭时,还不见小道回来,就向省政府秘书长张绍堂询问,正值这个时候,军法处核对死者名单,却多了一具尸首,经查明之下,证明是误将小道杀了。沙月波获悉后,连忙带同小道的母亲哭到了省政府找韩复渠,说执法队误将小道推上汽车枪毙了。“韩青天”笑了一笑说:“现在他是小道,如不杀掉他,将来就是大盗!我也不叫沙参议为难,给他娘五百块钱过日子吧。”事情竟然就这样了结了。
你说这人整个不一混蛋吗???
4.军阀韩复渠之审粮案
韩复渠让人猜不到的不止一件事,还有山东粮食案,韩复渠的做法就更是让人无法理解了。
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战乱之中,各方军阀不断的搜刮百姓,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饥荒,处在“韩青天”管辖下的山东省更是民不聊生,各地*商趁机囤积居奇,将粮食价格抬得高高的,让百姓更是叫苦连天。
针对这种情况,各地军阀为了休养生息,都严令粮商不得肆意涨价,违者,以军法从事。但是利之所在,人之所趋,粮商们为了发财,仍然是偷偷的涨价,结果有许多倒霉的粮商被查到,枉送了一条性命。
在山东省,也抓到了几个偷偷涨价的粮商,并立即押到城郊执行枪决。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韩复渠正在他的主席府和姨太太们打麻将,听到来人报说,竟然一下子跳了起来,连鞋也顾不穿,光着两只大脚丫子,拉过来一匹没有配鞍的马,上马之后打马狂奔,直奔城郊法场。
当韩复渠赶到的时候,行刑队正对几个瑟瑟颤抖的粮商举起了枪,韩复渠急忙高声喝止,然后跳下马来,亲自给几个惊魂未定的粮商松开绑,并对他们说道:“几位,韩某人招待不周,让几位受惊了,这都是我韩某人的过错,我向几位赔礼,还请几位不要计较。”
几个粮商目瞪口呆的看着韩复渠那张怪脸,几疑自己身在梦中:“韩主席,你不枪毙我们了?”
“我怎么会枪毙你们呢?”韩复渠哈哈的大笑起来:“你们为山东百姓运来了粮米,山东父老同感大恩,我老韩再不地道,也不能恩将仇报,枪毙你们吧?这都是我手下人不懂事,怠慢了几位。”
“可是韩主席,”粮商们苦着脸说道:“我们私自抬高粮价出售,违反了主席您的军令啊。”
“哈哈哈,”韩复渠仰面大笑起来:“不就是涨个价吗,涨,涨,涨,你们随意的涨,想怎么涨,就怎么涨,谁敢难为你们,就是和我韩某人过不去。”他大声地吼道。
其实现在人们还不明白他是怎么想的!!!
5.我被盖你被,你毡盖我毡。
你若有钱我共使,我若无钱用你钱。
我若犯事进号子,你到里面和我拌。
你若犯事进号子,我天天给你送盒饭。
你依此誓时,我死在你后;我违此誓时,你死在我前。
老话说的好呀,“人心歹,狗不吃”您听听,人要是不安好心老想着自己占便宜,那狗都不待见。
这不嘛,前两天,我们茶舍有一位,也别说是谁了,演出的时候偷奸耍滑,两个人在后台拌了两句嘴,到台上就出了事儿了。
那天说的对口八扇屏,到了该说小孩子了,捧哏的一犯坏,心说,你跟我争?我把你撂在台上。您说这叫什么人品。
本来该他说,您就拿我当个小孩子吧,他没说,张嘴说“您啊,就把我当个小女子得了”
逗哏这位把小孩子的词儿刚过了一遍,张嘴就要说,一听他说‘小女子’,当时就愣了,怎么?打祖师爷穷不怕那会儿,就没这么一番啊,怎么办呢?不能这么干着呀,心里恨得慌,咬牙想,‘行,小子,你想恶心我,好,让你看看大爷的真能耐’。真聪明,脑子转得快,现抓了两句,张嘴就说了。
‘小女子你可比不了’
心里说:“有什么比不了的,你还真就是个小姑娘”
捧哏的一听,‘嗬,还硬往下接,成,看你怎么接’就问:
“啊,这小女子我怎么比不了?”
“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唐朝时候,有一个女子本姓朱,名叫木兰,后因皇帝征兵攻打匈奴,因为家中没有兄长,再看父亲年事以高 ,无法承受兵役之苦。她是毅然换上男装化名‘花木兰’代父出征,在军中他正气凌然,作战勇敢,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国后,皇帝封她为万户侯宫廷尚书郎,她不为钱财所惑,毅然回到家乡,后人留下《木兰诗》一篇,以表的的孝心,真可谓是‘孝心千古第一’的小女子。这个小女子你比的了吗???”
捧哏的一听,‘嘿,他还真给对付出来了,不行,我还要难为难为他。’
赶紧接“比不了,您就把我当个搅和得了”
逗哏的一听,‘好呀,你这真是诚心搅和,行,你这是斩罪都闲轻,非弄个剐罪你才老实了,来吧’
又搜刮肚子里的词汇,瞪着他张嘴说
“好,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解放前一年,在长安大戏院,各界名角喜庆同贺,大义务,大合作,共唱名剧失空斩,这时节,不想一位龙套演员出了祸,临时不能来得,正赶上侯宝林侯先生,后台观戏,侯喜瑞老先生提议,救场一番暂充辙,侯宝林先生退却不得,这才装扮得当,颤巍巍把戏台来上,不成想,一时紧张,把位置站错,引得来,观众把倒好喝得,侯喜瑞先生出场一愕,现编了四句词把尴尬一抹,老夫马上怒气发,往日出兵一边俩,今日里倒要老夫把你拉,恨不得手持皮鞭将你打,侯先生这也算真搅和了,你比得了吗?”
6.问路
人生在世,最主要的就是要谦虚谨慎,不论干什么一定要谦虚,你自己会干点什么,不要在那人前啊显摆,你这一显摆人家一看这有什么啊???有什么值得显摆的???所以说啊,在人前谦虚一点,肯定不会吃亏。
我啊,是个山东人,平时说话就用我们山东的方言,我有一老乡,为人也比较不错,就是啊,不关遇到什么事就好显摆显摆自己有能耐,会的比别人多。这不前几天到天津出差就闹笑话了。
他怎么闹笑话了呢???他呀上天津之前,学了几句天津话,到了天津上啊,他就显摆上了。一天早上啊,他寻思到那狗不理吃包子去,都知道那包子好吃就是没吃过,打算尝尝去,可是他不知道狗不理在哪啊,他得打听打听,正好这时候由打前面来了个小伙子,他就迎上去问问人家这狗不理怎么走???问的时候他把那天津话给想起来,张口就来了一句:“劳驾您嘞,这狗不理包子店怎么走啊?”(天津话)这位一听,嘛??天津人不知道狗不理???他这是拿我找乐子啊,就顺手给他往北边这么一指,:“在北边”。(天津话)这位也实诚,奔北边就去了,可是走了一阵儿觉得不对啊???怎么连个店铺都没看见???再打听打听吧。前面正好坐着个晒太阳的老太太,走过去:“您受累,这狗不理包子店怎么走啊?”(天津话)老太太一听,嘛???天津人不知道狗不理???涮我呢???也犯了个坏,往北边一指:“在北边。”这位一听这就没错了,往北边走吧,走了多大工夫我不知道,反正天儿都有点擦黑儿了,这位寻思怎么还没到啊???这时候打前面来了个抗锄头得老农,这位赶紧迎上去了,也不用天津话了张口来了句山东方言:“大爷,狗不理怎么走?”这老农一听乐啦,:“小伙子你到天津狗不理能走到这也不容易,这儿啊,是密云水库。”好嘛,他全走反了。
7.洋鼓洋号
甲:您是干什么的?
乙:说相声的。
甲:好哇!
乙:还可以。
甲:谁都知道干你们这行有个讲究。
乙:是什么?
甲:无不知百行通。
乙:也就那么一说。
甲:这可了不得,天上地下没有您不知道,没有您不会的。
乙:您可别这么捧我们。
甲:在下有一事不明,想在老兄台前,请教一二,不知肯赐教否?
乙:岂敢,岂敢,有话请讲当面,何言请教二字。酸不酸哪!
甲:很简单,我就是想问一下这市面儿上卖的洋布是哪国发明的。
乙:噢,你问洋布哇,德国。
甲:洋火?
乙:法国。
甲:洋车?
乙:美国。
甲:洋蜡?
乙:俄国。
甲:羊肉?
乙:羊……不知道。
甲:哪国都有。
乙:我让他给问糊涂啦!
甲:洋鼓?
乙:不知道!
甲:洋号?
乙:不知道
甲:洋人?
乙:不知道!
甲:哪国都有。
乙:咳!又来啦。
甲:不动脑子。
乙:我问你这洋鼓是那国发明的?
甲:意大利。
乙:洋号呢?
甲:意大利。
乙:都是意大利?
甲:这意大利本来只发明了洋鼓,后来因为洋鼓出了点儿事儿,没办法又发明了洋号。
乙:是怎么回事?
甲:外国人都喜欢玩。
乙:比较开放。
甲:没事儿喜欢琢磨怎么玩儿。
乙:是吗?
甲:外国人喜欢动,坐不住,怎么办,发明了钢琴,坐不住没关系,可以在那儿弹钢琴。
乙:好办法!
甲:外国人喜欢旅游。
乙:对,喜欢到各家做客。
甲:老在亲戚朋友,附近邻居之间串门儿,日久天长没意思。
乙:怎么办!
甲:走远点儿,到天涯海角,异国他乡,多有意思。
乙:那倒是。
甲:光靠两只脚走猴年马月才到哇。
乙:得有代步的工具。
甲:对,所以发明了汽车,有了汽车想到哪儿就开到哪儿。
乙:是。
甲:外国人喜欢吹。
乙:吹牛!
甲:吹奏,发明了许多吹奏乐器,像什么双簧管儿、巴松……
乙:这么个吹。
甲:就在这个时候,意大利发明了一件玩意儿。
乙:什么?
甲:洋鼓。
乙:噢。
甲:打起来好听:“咚咚咚,咚咚咚……”
乙:节奏感挺强。
甲:一下子就传开了,许多国家都喜欢意大利的洋鼓,化钱买了回去打着玩儿。只有英国不同,英国人小聪明,买回来以后他不玩儿。
乙:干吗?
甲:他研究。
乙:动脑子!
甲:他心想这玩意儿,意大利可没少赚钱,发了大财了,我要是把它改动改动由大变小,外观也讲究,鼓点打法也花哨点,由原来几个人抬着打,改成一个人用一个小钩儿挂在腰带上打。
乙:怎么打?
甲:“得儿伦敦,得儿伦敦……”
乙:是好听。
甲:不光是好听,这鼓点儿还有学问哪!
乙:有什么讲究?
甲:你没听明白,“得儿伦敦,得儿伦敦”。那意思这鼓是我英国人造的,跟意大利没关系啦。
乙:啊!
甲:啊什么,听,“得儿伦敦,得儿伦敦……”伦敦是哪儿呀?
乙:英国伦敦哪!
甲:英国人制造的。
乙:归他啦!
甲:这事儿很快让意大利知道啦,意大利骂英国人是小偷儿,是骗子,是强盗。
乙:那英国人呢?
甲:谁是小偷儿?
乙:说你们。
甲:说我们,诺诺诺,不可能。
乙:就是你们!
甲:纯属误会,我们不跟你们一般见识,随你们怎么说,我们是有涵养的人。
乙:嘿。
甲:意大利怎么受得了。
乙:人家吃亏啦!
甲:不行,不能吃哑巴亏!
乙:有什么办法?
甲:总统领着举国上下示(分)威游(隔)行。
乙:抗(分隔)议。
甲:一边儿游(分隔)行一边儿呼口号:“不许英国人挂羊头卖狗肉,坚决反对英国人欺世盗名,向英国人讨还鼓债……”
乙:鼓债呀!
甲:把鼓要回来!
乙:英国人给吗?
甲:根本没理这碴儿。
乙:意大利呢?
甲:没办法。
乙:就这么认啦?
甲:那多丢人哪!
乙:有什么招儿?
甲:到了还是意大利人聪明。
乙:想出什么主意来啦?
甲:他们一合计,既然英国人把咱们的鼓改成英国的啦,咱们为什么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英国没有鼓,他现在的鼓是咱意大利发明的!
乙:对呀!
甲:几个原来发明鼓的能工巧匠凑在一起就鼓捣上了。
乙:鼓捣呀!
甲:你还别说天下无难事,就怕有心人,他们还真鼓捣出一样玩意儿。
乙:什么?
甲:洋号。
乙:这洋号是意大利人发明的。
甲:没错儿。
乙:那跟这鼓有什么关系?
甲:太有关系啦,这洋号就冲洋鼓来的。
乙:您解释解释。
甲:这洋号就是为鼓发明的。意大利的洋号专门等着英国的鼓,只要英国的鼓在前边一敲“得儿伦敦,得儿伦敦……”意大利的号立马儿就吹开啦“嗒嗒嗒迪,嗒意大意大利……”
乙:什么意思?
甲:连鼓代号全是我意大利的。
乙:别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