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一号火星视频(问天一号登陆火星视频)
本文目录一览: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背后有什么重大意义?
问天一号成功登陆火星,这背后的意义是我国的航天事业又进入了全新的篇章,并且我国的探测器登陆技术已经趋近于成熟,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火星探测器安全登陆技术的国家。
1、我国的探测器技术:
目前问天好火星探测器已经安全登陆火星,实际上这并不是人类第一个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在此之前一共有20个探测器曾经尝试登陆火星,其中只有十个成功。也就是说人类发射的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成功概率仅为50%。而且即使是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运行的时间也没有多久,在1971年首个登陆成功的火星探测器是苏联发射的火星三号,它的运行时间仅仅是14秒。美国是目前火星探测器发射最成功的国家,先后有十次尝试有九次都取得了成功,在最近的一次火星探测器上,甚至还带了一架无人直升机在火星上实行了首飞。我国一次发射就让火星探测器直接成功登陆,并且运转可见我国的科技已经十分发达,并且趋近于成熟了。
2、火星探测车:
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叫作祝融号,祝融号火星探测器实际上是一台火星车,这台火星车在着陆之后会立刻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充能完毕之后,便会执行火星探测任务。要知道火星的地理环境是有了名的恶劣,要想完成使命祝融号必须参被各种技能,祝融号大约有250公斤左右,六个轮子全部是独立驱动,十分适宜火星上面的沙漠戈壁地形。
3、乌托邦平原:
我们的天问号所携带的火星探测车,祝融号目前着陆在乌托邦平原,乌托邦平原是火星表面上的一块盆地,整个盆地有3600多万平方米地势比较平坦。是以我们的科学研究展开,而且人类一直怀疑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如果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存在的话,那么祝融好所著录的乌托邦平原正是最适宜生命生存的地方。正因为这里是一个绝佳的探测点,所以才选择火星车在这里着陆。
问天一号预计什么时候到达火星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N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o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和能量粒子探测仪等载荷将陆续开始工作,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
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累计飞行202天,完成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器地通信单向时延约10.7分钟,各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组成,为了保证着陆巡视器顺利完成火星着陆,接下来,“天问一号”需要进行多轨调整,通过精准操作来不断进行轨道和速度的变动,通过更加复杂的轨道控制来保证“泊车”。
在完成火星捕获后,“天问一号”进入到环火轨道中,在远火点进行一次平面机动,调整飞行的轨道倾角,为后续“泊车”工作审时度势、奠定基础。当回到近火点时,它就要慢踩刹车,准备更换线路,迈入到停泊调向轨道,对轨道周期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轨迹经过预定的着陆点。
当“天问一号”在停泊调相轨道上再次到达近火点时,需要进行第三次刹车,进入停泊轨道,并在该轨道上进行多次维持,保证能够在预定时间、预定地点完成着陆巡视器的着陆。前面步骤均已妥善完成后,“天问一号”才能再次减速,进入到停泊轨道,对着陆区进行拍摄成像,选择合适的位置。
这样经过几个月的详细观察与调整后,环绕器将实施火星之旅的关键动作——器器分离。
在约3个小时内,环绕器需要变轨到危险的撞击火星轨道,建立并保持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所需要的姿态(姿态误差小于0.01度)。在预定分离时刻,环绕器与着陆器必须完成分离,经过安全距离飘飞过程后,环绕器需要迅速完成推力加速,以回到安全的环绕火星轨道。
3.6亿公里外,天问一号传回实拍影像,影像要从火星传回有多难?
影像想要从火星传回地球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在传输距离上非常遥远,而且还要保持传输信号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实拍的影像完整地传输回地球,一旦中间有一点点的误差或者是信号出现遗失的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影像出现不完整或者是丢失的问题。
这不仅会导致所有的研究成果前功尽弃,还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想要保存实拍影像资料并返回地球,这是对所有人的一种技术考验。从目前天问1号整体的技术完整性和整体的研究程度,我认为目前技术上肯定已经有了很好的保障,如果没有这么好的保障,那么我认为肯定也不会有这么好的传输能力。
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在航天科技方面投入了巨大的技术成本和能力成本,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技术优势,那么中国不可能以这么快的速度研发出来。回望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家可以说百废待兴,没有非常专业的人才,也没有先进的科研工作室,一切都是凭借自主研发,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努力追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正是有无数航天人在里面的坚持,如今,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天文1号成功发射到卫星上面,看到距离地球很远火星的真面目。
总结:我们从中国的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我认为国家的发展历程已经到达了一个阶段。我们必须在保障目前现有的能力基础上,一定要让自己更加努力去学习新的空间技术与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保障自己的技术优势同时努力缩小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只有顽强自主地努力,拼搏发展技术,我们才能赶上西方的脚步。